首页 > 新闻 > 内容

致江西92名儿童不良反应的“三伏贴”是什么?

2019-07-19 01:2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释新闻|致江西92名儿童不良反应的“三伏贴”是什么?

  7月12日至13日,92名儿童在接受江西省儿童医院“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甚至有儿童随后开始持续发烧。

  7月16日,江西省儿童医院曾发布通报称,医院已暂停该治疗项目,仍在对“三伏贴”儿童进行后续随访和诊治,并配合专家论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澎湃新闻()检索公开资料发现,属于中医范畴的“三伏贴”疗法在全国多地医院均有开设,经过“三伏贴”疗法后发生皮损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那么,被广泛应用的“三伏贴”究竟为何物?适用于哪些人群和病症?对人体到底有无毒副作用?

  17日,多名中医学专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并给出了详细解答。

  不良反应或与药物配比不得当相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振伟告诉记者,“三伏贴”的常见成分包括延胡索、白芥子、细辛和生姜汁等,在此基础上,每家医院可根据过往经验再进行药物加减。

  王振伟所在医院的“三伏贴”疗法已开展了25年,他却没有见过这么大面积的皮损:“很触目惊心”。他提出了两个推测:首先,医生是否关注儿童本身体质是否适合,如果体质容易过敏或属于阴虚体质,“三伏贴”是不适合使用的;其次,他认为需探讨敷贴药物浓度配比是否得当,比如加入的生姜汁等成分浓度是否过高。

  在他看来,尽管目前国内对“三伏贴”的成分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但如果刺激性成分过量或敷贴时间过长,加上儿童皮肤娇嫩,很容易引起皮肤严重不良反应。

  山西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薛晓明也认为不良反应与药物配比有关。薛晓明介绍,该科的“三伏贴”疗法已开展了近30年,尽管“三伏贴”容易引起皮肤发泡,但医院尽量要求敷贴后仅达到皮肤局部发红就停止使用。

  “如果是大量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药物配置比例出现问题。配的姜汁太浓,可能会容易起泡。”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二病区主任、深圳市灸法专委会主任委员缑燕华说。

  事实上,201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发布《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便明确规定了“三伏贴”的应用范围、服务机构等基本内容,并要求“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经本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议后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

  副作用仅限于皮肤受损

  那么,正常的“三伏贴”疗法也会引起皮肤受损吗?

  薛晓明介绍称,“三伏贴”又称天灸,冷灸,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属传统瘢痕灸的一种。其中白芥子、新鲜姜汁等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是“三伏贴”中的发泡剂。红肿起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贴敷时间过长、皮肤过敏反应性高、体内寒湿过大等。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正常情况下,“三伏贴”疗法都会引起皮肤红肿、起泡。简单来说,敷贴的作用原理便是药物通过刺激破坏皮肤这层屏障,随后进入人体并对免疫系统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

  除了皮肤不良反应,“三伏贴”疗法对人体有其他毒副作用吗?

  对此,王振伟表示,“三伏贴”的药物只要保证外用不口服,各药物成分浓度得当,对人体的副作用便仅限于皮肤受损,轻微红肿或起泡都属于正常现象。

  缑燕华提醒,比较小的、没有破的泡泡过几天自己会消,而且发泡对治疗效果更好。但是比较大的泡泡,尤其还有溃疡,便需要及时去医院处理。如果皮肤本身有创口、溃疡或感染,体质易上火发炎,或者介意皮肤留印的人群,则不适合“三伏贴”疗法。

  对于具体如何敷贴,王振伟介绍,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每周贴3次,隔天敷贴,一个夏季敷贴15到18次,连续3年,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仅预防改善,不可宣称治疗

  前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显示,“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人跟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冬天容易发作的病,在夏天来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些寒症容易在冬天发作,冬天大自然阳气不够,人体阳气也是封藏的,就容易出现一些寒症。而夏天,自然界的阳气很充足,人的毛孔都是舒张的,这个时候如果利用中医古老的外治灸法,就可以很容易调动人体的正气,通过吸收大自然的阳气,达到增强人体体质的目的。从西医角度,这种疗法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缑燕华说。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