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丈夫患癌的她念念不忘:“告诉人家不要吃槟榔(3)

2019-03-22 12: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此前被卫生部(现卫健委)列为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下简称OSF),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在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论文中,将其描述为“与嚼食槟榔有关”。

虽然有上面的数据支撑,蒋灿华清楚,毕竟只是长沙本地5所医院,样本太小。“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要我马上揭示为什么得口腔癌、怎么得的口腔癌,全世界都没有解决。但是槟榔致癌这个是肯定的。”蒋灿华说道。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到湘雅医院病房现场做了个调研,50张床有45个是口腔癌,其中44个有长期嚼槟榔的历史。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反之亦然。蒋灿华说,槟榔确实是一味中药,但是药用槟榔跟嚼食槟榔方式不一样,药用槟榔是拿来煎水喝,这是针对全身的,剂量很低。但是如果嚼食的话,对口腔的刺激最大,本身槟榔的纤维也会破坏口腔黏膜。

“虽然目前槟榔致癌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物理方面的刺激,槟榔属于粗纤维,长期咀嚼会对口腔粘膜有慢性损伤,导致OSF;其次是化学因素,槟榔里含有的槟榔碱、槟榔次碱等,槟榔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卤水、调料中都含有致癌物质。”蒋灿华解释道。

或许正是因为医学界尚不能明确槟榔致癌的病理机制,那些嚼槟榔的人才会像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样,对于外界的呼喊不管不问。

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 这种侥幸心理让他们坚信,如果买彩票的话,自己就是那个能中“500万”大奖的幸运儿,但如果是嚼槟榔的话,自己却肯定不会是那个得口腔癌的人。这两种心理交织在某个人身上会让他显得格外固执,也让亲人格外无奈。一旦患癌,全家人身心俱疲。

面对这种情况,蒋灿华有个心愿:“我们希望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得到更多的经费来研究这个东西。湖南人到底有多少人嚼槟榔?嚼槟榔的人里面有多少得了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得了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的人有多少得了口腔癌?拿到这些数据非常困难,工作量很大,需要很多学科、部门参与进来。仅仅是科研人员自发性的、小样本的研究并不那么可靠。”

好在无数个“并不可靠”的结果,还是带来了一些变革。

丈夫患癌的她念念不忘:“告诉人家不要吃槟榔

 

路边的槟榔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槟榔业的一小步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台湾的街头巷尾,曾经也到处都是卖槟榔的店铺,甚至还衍生出“槟榔西施”文化。但也有人不知道,后来“槟榔致癌”在台湾地区成为共识,“槟榔西施”逐渐在公路边消失,台北卖槟榔的小摊贩也难觅踪影。

蒋灿华在聊天的过程中特意提到他去年在台北时的发现,“市区卖槟榔的小摊贩全部都被取缔,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槟榔店,也很少有咀嚼槟榔的年轻人”。

三亚市政府也曾禁止在城区销售槟榔,但原因并不是槟榔致癌,而是乱吐槟榔汁和槟榔渣。槟榔在食用的时候通常会用刀切成三到四块,撒上贝壳粉或石灰膏,然后用树叶包裹,塞进嘴里,“一口槟榔一口灰”就是这个这意思。槟榔果的汁液进入口中后,因为化学反应而变成血样的红色,由于第一口味道过于浓烈,一般人通常选择吐掉。所以随地吐槟榔汁成了槟榔食用者的习惯,但这口红色槟榔汁落地后却极难清理。

不过在印度,还有更猎奇的吃法,用叶子包好后,店老板会在上面点上火,然后直接塞进客人嘴里。

以上种种听着很带劲的吃法,提升了嚼槟榔时的快感,让人产生一丝向往。广告宣传起到的带动性,可能更让人向往。

蒋灿华很清楚,医生自发的科普宣传力度太小,和槟榔厂家投入广告的力度不能相提而论。而且在一些槟榔品牌的包装袋上,诸如“耐嚼不伤口”“不烧口、劲道足”这样的宣传语,和口腔专家一直在呼吁的观点互相冲突。

“我们呼吁并不是要摧毁槟榔行业,而是希望公众看待嚼槟榔跟看待吸烟一样,第一,让槟榔致癌形成一个共识。第二,引导大家不要去嚼槟榔。”蒋灿华说。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解读中提到,要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等,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至于如何干预,尚不得而知,不过最先有动作的,却是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