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建设文明城市纪实
新华网南宁11月15日电(记者刘伟、向志强、张莺)从城市中心的连片绿地公园到便捷高效的应急联动系统,从干净整洁的街道到为流动摊贩开设的“创业街”,从高档小区里的文化长廊到遍布社区村屯的“百姓小舞台”,从“能帮就帮”的望州南社区到“敢做善成”的军转干部朱传波 在南宁这座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荣誉的城市,“文明”的含义丰富而广阔,深远又贴近。
在南宁,文明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又凝聚着城市管理者们的智慧与汗水。南宁人民共同创造着文明,文明又让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精神不断升华,让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已融入南宁人的血液,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
梁莲英大妈的儿子最近在一个高档小区买了套大房子,将她从老社区接过去住,没想到没多久梁大妈就搬回来了。“还是这里热闹,社区隔三差五搞活动,有什么事儿邻居们互相帮助,平时不想出去买菜跟人说一声儿就帮着带回来了。”梁莲英说。
在享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梁大妈也是社区“老妈妈巡逻队”的一员。这些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老妈妈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小区内巡逻,检查卫生、浇灌花草,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居委会和保安。
梁大妈所在的望州南社区是一个拆迁户聚居、人员复杂的老社区。近年来,社区通过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发展志愿服务力量,使居民互敬互爱、和衷共济的行为从自愿走向自觉,形成了“能帮就帮、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朴素价值观,营造了“把社区当家庭、把邻里当亲人”的和谐氛围。
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表示,南宁一直将基层作为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加强组织引导。“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已融入南宁人的血液,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
在江南区五一中路社区,当地居委会创建了“时间银行”这种志愿服务的新机制,使得志愿活动从以前的“一阵风”变为长效机制。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居民黄筱荣的儿子生病了,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她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向社区“时间银行”求助,志愿者们轮流上门帮助黄筱荣照顾孩子。“我很受感动,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其他人做些事情。”黄筱荣说。现在黄筱荣也成了“时间银行”的“储户”。
兴宁区北宁社区是一个拥有300多个法人单位、1000多个个体户和近3000户居民的综合社区。社区内众多单位各自为政,社区建设难以形成合力。针对这一现象,兴宁区党委在北宁等社区创建“社区联合党委”,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和服务。
记者在北宁社区采访了解到,成立“社区联合党委”后,各单位党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社区服务:自治区民政厅将活动室等资源无偿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南宁市环保监测站为辖区失业人员积极安排就业岗位;南宁市第七医院为辖区30多个单位计生专干和部分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兴宁区委书记刘为民说,“社区联合党委”使得社区各个党组织形成一个整体,各单位实现资源共享,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到遍布社区村屯的“百姓小舞台”,雅俗共赏的文化为城乡居民建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南宁每年都会迎来一场民歌盛宴,在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民歌轮流上演、久唱不衰,让南宁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民歌节期间,从城市到乡村,许多广场、学校、企业、社区和旅游景点都搭起了一个个“绿城歌台”,中外艺术家和市民们同台竞艺、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联欢,使南宁呈现“民歌乐韵绕绿城,绿城处处成歌海”的欢乐景象。
除民歌节期间的集中演出外,南宁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文艺乐子。今年,南宁开展了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组织群众在种田做工之余登上舞台。南宁市委宣传部长吕洁说,这种发自草根的文艺大展演给城乡群众带来了快乐,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
记者在江南区二桥南小区了解到,居民王丽曾因为赌博问题和儿子不和,也与社区居民关系紧张。社区组建文艺队后,居委会干部积极动员她参与。如今,王丽离开了赌桌,在唱歌跳舞中生活健康阳光起来,母子关系也和谐了。江南区委书记魏凤君说,这几年没少花钱组织剧团进社区演出,但群众似乎并不买账。现在转变思路,改“送”文化为“种”文化,让社区群众自己成为文化的创造者,点燃了群众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