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3)
按照世卫组织的要求,以人口为基数,麻风病人在万分之一以下时,就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水平,中国的麻风病人早已、并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且新发病人呈逐渐下降的态势,近几年已经连续年均不超过1000例。
对于目前社会上仍有很多人对麻风存在歧视与恐惧的现象,潘春枝引用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首届理事长马海德的话说:“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
她称,麻风不是遗传性疾病,治愈后的麻风病人也没有任何传染性。新发现的麻风病人不需要进行隔离,使用世卫组织免费提供的联合化疗药品治疗3-7天,即可杀灭体内99.9%的麻风杆菌。此外,健康人即使接触麻风病人,95%的人也都具备抵抗能力,不会被感染。剩下的5%,也只有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并与麻风病人长期近距离接触的人,才有被感染的可能。
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走进麻风村,近距离接触这些麻风病人,记者行前的“悲情”想象被彻底推翻。虽然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未能摆脱落后与贫穷,但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透露出他们心底的满足。
记者的心酸与感动,也正是缘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诚然,政府的兜底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存和医疗卫生需求。随着社会认知的提高,外部环境对麻风病人也日益宽容。但毋庸讳言的是,他们的满足也是相对于此前外界对麻风患者的残忍,是来自于从未走出大山、没有与外部世界对比的知足,来自于他们与世俱来的谦卑和对这个世界的感恩。
离开麻风村时,潘春枝说,麻风村是我国实施消灭麻风规划进程中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就其功能与作用而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达到了及早集中治疗麻风病人,阻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传播的目的。作为全国麻风科研防治机构现场研究基地,麻风村为消除麻风危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一路的思绪中与麻风村渐行渐远,返程时的山路显得比来时近了许多。
现代医学早就洗涮了麻风各种可怕的“罪名”,麻风病人理应得到尊重,享受与健康人群一样正常生活的权力和质量,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在外界的误解与歧视中低入尘埃般地活着。
正如潘春枝所言,如今,我们不仅欠这个群体一个道歉,还应该向他们致敬——正是几代麻风病人牺牲了自由和生活的质量,甘心被束缚在麻风村、院这些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中国麻风才能在医学尚不发达的过去得到控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