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批判二十六:中国管理的超越之路(11)
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个人的发财致富,而是为了服务国家与社会。这是儒家与基督信仰共同的目标。而基督信仰更有荣耀上帝这一终极的价值观为儒家所不具备。
以道德为最高标准的儒家文化,在实现这一理想时缺少终极的价值支撑。基督信仰恰好可以弥补儒家文化的这一欠缺,在以信仰成全儒家道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商界人士的价值观。如此,既可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从商人士自身人格的健全与生命的平衡。
结语:中国文化的重生与中国管理的新路
21世纪中国管理的构筑,无法脱离文化价值重建这一课题。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使中国管理价值重建问题扑朔迷离。
在中国文化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唯中国传统文化论与唯西方文化论都是十分明显的歧途,因而,原本不值得讨论。但是,由于某些学者倡导的中国式管理打出了中国文化世界第一的大旗,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厘清中国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企业价值重建的大潮中,主张中西文化融合虽然是主流,但在如何具体进行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上,却莫衷一是。由于秉持中西文化异质论,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对中西文化融合问题抱有不同程度的畏惧。
事实上,从混沌文化的角度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虽然存在,但却具有共同的内在结构。中西文化的内在相通性,在信仰方面体现得最有明显。
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不同,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信仰事实上与中华文化并非格格不入。因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文化与希伯莱文明具有共同的渊源。而传承上古文化的儒家文化,自然就与基督信仰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一旦儒家文化与基督信仰进行深层的对话之后,我们发现那些原本存在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完全可以化为乌有。因为,在儒家文化与基督信仰之间的共通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基督信仰是西方文化的根源。
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通过对话基督信仰,儒家文化不仅没有破坏自己固有的价值,反而可以因信仰的超越力量而成全这些价值。而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文化却因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一直未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儒家的理想将因为与基督信仰的对话而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新生之路与中国管理的超越之路。
从孔孟之前的先贤时代到21世纪,中华文明在历尽沧桑之后,将因此实现与世界文明的再度对接。而以此新文化为基石的中国管理,显然不能称之为中国式管理。因为,中国新文化的本质已经是混沌文化。其内在结构与西方文化是完全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