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打造首批“性爱娃娃”:放荡面孔能挑性趣
近年来,关于纳粹制造性爱娃娃的历史材料逐渐浮出水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纳粹党卫军的另一张面孔。
伴随着网络的高速普及,“宅”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日常词汇。在日本,性爱娃娃(sexdoll)几乎是宅男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时有某男子娶性爱娃娃为妻的花边新闻。这方面的题材还被大量运用到影视中,如2007年美国电影《充气娃娃之恋》(LarsandtheRealGirl)和2009年日本电影《空气人偶》(AirDoll),里面的男主角均是那种不善交际的大龄未婚男人。
性爱娃娃在战争中诞生,早期因为科技发展滞后,始终未能成为一个产业。20世纪70年代,人造材料不断革新,乙烯基、乳胶尤其是硅胶等被广泛运用到性爱娃娃的制作上。同时影视、图书的发展也为性方面的题材开辟了新天地,日本这个既保守又开放的国度诞生了AV产业,性观念的多元化转变,也让性用品有了市场,其中之一便是性爱娃娃。但性爱娃娃最初诞生则是在德国。
2005年6月,意大利权威报纸《晚邮报》报道:世界上第一个性爱娃娃是由纳粹在1941年9月制造成功,并且是由希特勒亲自下达的秘密任务。该报道有理有据,大量披露历史细节,让全世界的读者为之震惊。性爱娃娃和希特勒组合起来是多么有趣的一段野史,有人甚至将“充气娃娃之父”的头衔直接颁给了希特勒。2010年,美国作家安东尼佛格森(AnthonyFerguson)出版了专著《性爱娃娃的历史》(TheSexDoll:AHistory),其中也将纳粹在性爱娃娃方面的发明过程详尽阐述。
二战期间,德日两大轴心国的工业正值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士兵远征他乡,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士兵都没办法从正常渠道接触到异性,于是他们的性欲问题成为“燃眉之急”。日军的解决办法是,在本土、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地征募大量的随军妓女,谓之“慰安妇”,其本国召集的女子被日军美其名曰“女子挺身队”。
而纳粹德国方面试图做出更为人道和卫生的努力,他们制造出取代女性的、具有仿真功用的性爱娃娃。山不转水转,这种硅胶娃娃在当代的日本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称为“充气娃娃”。
“博格希尔德”计划
为了解决士兵们在生理上的“孤立无援”,纳粹德国的高层制定了一项名为“博格希尔德”(TheBorghildProject)的秘密计划。据《晚邮报》称,这项任务由希特勒本人下达给党卫军(Waffen-SS)统领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Himmler)。其导火索是希姆莱对在士兵中间传染广泛的性病极为担心,而让他和希特勒都无法忍受的是,这些病源竟来自那些非雅利安民族的妓女身上。
希姆莱在1940年11月20日的信件中提到:“我军在巴黎最大的危险是那些分布广泛且不受限制的妓女,她们可以在酒吧、舞厅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随意招徕顾客。而保护我们士兵的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他所指的正是纳粹党卫军在占领法国、波兰时,士兵们由于逛妓院而染上了梅毒和淋病。希姆莱十分确信:制造出取代女性的性爱娃娃对于纳粹军队来说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美军和德国相互派飞机去对方的领地派发色情传单,打击对方士气,加上美军派发的诸多传单不仅有图片还附带“精彩”小故事,让纳粹士兵一度处于抓狂状态。这个计划虽“造福”于军人,但那些开着卡车、坦克但也携带着充气娃娃的纳粹士兵看来却非常滑稽,还会成为敌军的绝佳笑料。因此,“博格希尔德计划”开始就被置于绝密之中。
“博格希尔德”计划不仅以大局为重,的确也能解决纳粹士兵们最为实际的需求。希姆莱从纳粹国防军中挑选出一些专家,组建成一个专业的团队去研制充气娃娃,“博格希尔德”计划便掩人耳目般地和一批消毒实验室同时启动了。该计划由位于德累斯顿的德国卫生博物馆(DeutschesHygiene-Museum)来执行。
这是一支直接听命于希姆莱的幕后战队,负责领导和监管这个团队的人是当时德国著名的技师及合成材料专家弗朗茨钦查克特(FranzTschakert)。希姆莱之所以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他,是因为后者在30年代就制造出一个名为“玻璃女人”(WomanofGlass)的著名模型。后来这个团队又加入了约阿西姆马瑞高斯柯(JoachimMrurgowsky)和奥伦汉努森(OlenHannussen),另外比较重要的成员还包括精神病医师鲁道夫查格海默(RudolphChargeheimer),还有一个当时还仅仅是艺术系的学生、后来成为雕塑家的亚瑟林克(ArthurRink)。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对外都必须严守这个秘密,因为这是最高机密。直到战后几十年这件事才逐渐被媒体披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