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行业月度十大新闻(2018年12月)(3)
2018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在全国开展打击私屠滥宰,防控非洲猪瘟,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行动明确,打击一批违法犯罪行为,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分子,确保不因私屠滥宰导致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扩散。规范生猪屠宰秩序,生猪规模屠宰厂屠宰生猪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一批生猪规模屠宰厂标准化创建。同时,商务部也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央储备冻猪肉承储企业备选名录库的公告,并表示会视市场运行情况决定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规模与时机。
点评:防疫情保供应两手都要硬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猪肉供应市场不稳定,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菜篮子”,另一方面也对生猪养殖产业链产生了不利影响。多个部委联动对生产端进行规范,同时利用中央储备,在着力加强疫情控制的同时,加快建立猪肉市场稳定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了市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市场供应和产业健康发展。
8. 公安部部署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 成效显著
2018年12月20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以及江苏南京公安机关破获相关案件等情况。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透露,公安部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向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犯罪展开凌厉攻势,取得显著战果。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此类案件3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
点评: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要保持高压态势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利用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防骗意识不强等弱点,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提供“亲情”服务,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进行蒙骗,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全国公安机关主动出击,精准研判保健品诈骗犯罪形势,始终对此类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建立打击防范此类犯罪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各地公安机关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预警宣传,大大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了案件发生。
9. 六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 开展一次全面“大扫除”
2018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等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以高压严打态势,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一次全面“大扫除”,集中力量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集中开展农村食品执法检查行动,坚决收缴销毁假冒伪劣食品;集中开展农村食品商标保护行动,坚决查处各类食品商标侵权假冒案件;集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线索追查行动,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集中开展农村食品治理工作宣传行动,让农民识假辨假,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点评:“扫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需要久久为功
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农村消费群体消费观念落后,食品安全理念淡薄,消费维权意识更是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食品市场重点违法违规情形包括食品假冒(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侵权“山寨”(食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误导消费者),食品假货,“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劣质,超过保质期等。农村成为食品监管的薄弱环节甚至盲区。
六部门联合行动,全面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形成有效震慑氛围,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增强守法生产经营和安全消费意识。希望这样的“大扫除”联合行动不是突击式一阵风,而是久久为功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10. 第四届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