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海口市云龙镇红色景区:坡仑村(3)

2019-03-16 23:3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墓左侧是“大明赠淑人唐母陈氏之墓”,款书“嘉靖二十一年”;墓右侧是“皇明诰封淑人唐母钟氏墓”,款书“嘉靖三十二年岁次癸丑”。

  此外,主墓碑前还立有石鼎炉、石烛、石祭床、在墓前14米处置一谕祭神道碑。神道碑前立石狮、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二。再前面是“岭南闳气”石牌坊,可惜已残损,丢弃在乱草中。

  据《唐氏族谱》记载:唐胄墓场占地约七亩,现仅存十分之一。

  据清代朱为潮《琼山县志》载:“侍郎唐胄墓在陶公山下,有谕祭群,尚书王宏诲撰墓志铭”,还有清末优贡“王国栋谒唐侍郎西洲公墓诗”碑,而今这些碑刻古迹已遭破坏,荡然无存,难觅其踪。

  唐胄(1471-1540)字平侯,号西洲,府城东厢(今海口市郊攀丹村)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进士。任户部山西司主要。后历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使、广西布政使等职。嘉靖十二年(1533)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北京户部左侍郎。因上疏谏止征讨安南逆旨下狱,拷掠削籍归乡,后遇赦。不久因病去世。隆庆初追赠右都御史,葬于海南第一风水宝地陶公山。

  唐胄的墓址倚坡而建,面向南渡江,背靠陶公山。整个墓园建筑庄重肃穆,视野开阔。唐胄和唐母的三座墓前,均有各种石兽石雕,经过数百年风雨,这些石雕图案依然清晰、尽管色彩斑驳,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透着古朴而庄严的气息。

  据当地村民介绍:唐胄墓前的石牛、石马,流传着晚上能够走动,跑到田里吃稻谷的传说。

  唐胄墓在“文革”期间破坏严重,牌坊和碑刻大部分都砸损,令人扼叹!

  1990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将唐胄墓列为琼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唐胄墓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清明节,唐胄墓是陶公山上一处壮观的风景。来自岛内外的唐姓后裔纷纷来此祭拜先辈,焚香点烛,缅怀祖先的恩德。拜祭者人数众多,场面壮观。

  与唐胄墓的风光相比,同是明代进士的许子伟墓却衰败不堪,令人慨叹。

  在出生坡仑村的热心人士黄承坤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在一片杂树丛中找到了许子伟的墓。

  这是一座毫不显眼的墓,如果不仔细察看,很容易误认为是一座寻常百姓的坟墓。坟墓是一个小土堆,坟上长满了野草。只有墓前一块刻着“皇明进士三世始祖许子伟谥忠直公之墓”的墓碑,才令人对坟主刮目相看。

  许子伟是明代与丘浚、海瑞被誉为“一里出三贤”的历史名人。

  史料记载:许子伟和海瑞是同乡,住府城朱桔里,现朱云路与红城湖路交界处附近。

  1570年,海瑞辞官回乡期间,许子伟执弟子之礼登门拜访海瑞,称海瑞为师。1586年,许子伟赴京会试中进士,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许子伟奉旨护送海瑞的灵棺回海南安葬。

  海瑞墓落成之后,许子伟见海瑞身后没有子嗣看护墓园,倍感凄凉。便在滨濂村海瑞墓旁搭建一座棚子栖身,以学生身份在海瑞墓前守孝三年。孝满之后才回朝为官。他当时为师受守孝三年的义举,感动朝野和琼州百姓,传为千古佳话。

  许子伟死后,受皇帝封葬于陶公山。当时,他的墓址所在地是一个林姓家族居住的村庄,因为许子伟的赐葬和他的特殊身份,这里的林姓家族让出土地,全部迁居别处。

  许子伟的墓地原先也是规模很大、十分气派、壮观。但在“文革”时期,他的墓被盗挖,墓穴刨开过。墓前原有的高大墓碑被推倒在地,被人锯开用去给胡椒搭架,一些石马、石羊、石狮等不知去向,现在只剩下一个古朴的石香炉还在,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石香炉,见证了许子伟墓的变迁和荣衰。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许子伟的坟墓是他的后人在上世纪80年代修复的。墓碑是1993年清明重立。

  许子伟安葬陶公山,是陶公山称之为“风水宝地”的又一个佐证。

  除唐胄和许子伟墓外,葬于陶公山的历代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坡仑村是陶公山最早的村落

  陶公山的坡仑村是较早在此定居的古村落。

  这个古村庄的村民现在大部分都迁出了古村,在外面拓展事业,并建起了新村,古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守望着家园,尽显悠悠古韵。

  海南黄氏另一支迁琼始祖黄重公,是明代进士,明永乐九年(1412)渡琼任琼州知府,其第三代旭公分居坡仑,看中陶公山这片风水宝地,在此肇基,繁衍生息。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