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65载:谱写健康共建共享的新篇

2019-03-16 20:1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题:爱国卫生运动65载:谱写健康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陈芳、王宾、邓华宁

  65年历程,爱国卫生运动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5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京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以表彰中国在提升人口素质、卫生综合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

  从“五讲四美”到“健康细胞”建设,65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面对新时期的健康诉求,爱国卫生工作怎样精准施策护航人民健康?这一延承历史优势的卫生制度有哪些时代新内涵?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主任王国强进行了独家专访。

  打造健康“细胞”工程:卫生城镇“升级版”正形成

  “除四害、讲卫生”“移风易俗、改造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爱国卫生运动为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功勋。而在城镇化、工业化直到信息化的今天,“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充实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治理,共建共享。65年来,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始终是爱国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王国强表示,良好的城乡环境卫生等是保障百姓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现阶段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要求。“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洁、生活更舒适是这个时代的新需求。”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快农村改厕步伐,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数据显示,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平均降低19.4%,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率由30%提高到9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卫生城镇“升级版”正在逐渐形成。

  “还要看到,在一些农村地区等经济基础和卫生条件薄弱的地方,‘垃圾围城’、污水横流等现象依然存在。”王国强说,多部门协作的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这一具有优秀历史传承的卫生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拓展。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申英秀表示,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为跨部门的健康行动提供了最早的典范,是一种全社会的方法,侧重于最脆弱的人群,并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广泛。

  截至2016年,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22%。王国强说,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大卫生乡镇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科技化等现代手段推动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转变。

  防蚊蝇、控传染 群防群控把好病害“源头关”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传染性疾病等逐渐对卫生防线构成了新挑战。从强化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到“清洁家园、灭蚊防病”系列行动,再到重大自然灾害灾后卫生防疫,群防群控让爱国卫生运动群众性、普惠性的旗帜始终鲜明。

  坚持祛病防疫的安全“红线”不动摇——广东省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全面推广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的“1110”制度,从源头上消除疫情扩散风险。贵州省基本消除了地氟病、地砷病、碘缺乏病“三大”地方病危害,多个重大疾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将爱国卫生工作向纵深推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努力,基本消灭了鼠疫、丝虫病,乙脑、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等得到有效控制,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基本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今后,我国将继续利用卫生城镇创建等平台和抓手,优化整合资源,健全覆盖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网络。”王国强说。

  申英秀表示,爱国卫生运动集政府各部门之力,共同致力于人民健康,是改善人口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为中国成功提高预期寿命打下基础。

  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建起来 从我做起激活健康“细胞”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综合素质不仅是爱国卫生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加强综合国力。王国强说,“爱国卫生工作离不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健康,不但要使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要努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