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李桓英:让中国不再有麻风病(2)

2019-03-15 21:1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短的几个月,最长的甚至会二三十年。最初病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浅色的色斑和皮损,由于大都长在不易被发现的部位,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残疾。因此李桓英认为,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在新中国防治麻风病的历史上,作为医学专家,李桓英可谓敢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为消除病人顾虑,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李桓英走村串户为病人做检查,她看到很多患者手足畸形、眼鼻歪斜,便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握住患者的手,甚至与他们拥抱。接着又俯下身来,为病人检查伤口。她还把手伸进病人刚脱下的鞋里,摸摸有没有沙子和钉子,告诉他们要注意清理鞋中的异物。

李桓英不但自己与麻风病患者亲密接触,甚至鼓励当地官员也这么做。她握完一位病人的手,很自然地把这双手引向一位当地官员:“你看,县长,你摸一摸这手的神经有多粗,你也握一下吧。”对方心里害怕,却不好拒绝,终于与病人的手拉在了一起。“如果医生怕,那干部们肯定怕;如果干部心里都怕麻风,怎么叫老百姓不歧视麻风病人呢?”就这样,她微笑着给大家上了第一课:麻风病并不可怕。

“以前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个邪,就是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遇见病人,她总是拍拍对方肩膀问个好。她经常是不戴口罩,不穿隔离服,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病人家里的饭端起碗就吃。她还和刀建新成了好朋友。李桓英的勇敢令同行敬佩,更令病人惊讶:多少年来,人们对麻风病人避之惟恐不及,而北京来的这位女大夫,用行动告诉他们“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没过多久,整个麻风村沸腾了起来:“天哪,北京来的女摩雅(医生)不怕麻风病!”

当李桓英再次跋山涉水来到麻风村时,村民们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哎呀,你可来了,我们一直都在盼着你呢,怕你不再来了。”在刀建新的支持下,李桓英在麻风村的防治工作正式展开了。

在检查中,李桓英发现刀建新8岁的儿子岩糯臀部有一块未定类麻风,有指甲盖那么大,扎他也没有感觉,这正是早期麻风病的特点。

于是,刀建新的儿子岩糯成了李桓英所提倡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最大受益者,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他体内的麻风杆菌被彻底杀死。

3.

她的经验使世界数万名麻风病人受益

对岩糯的成功治疗,让村民们完全接受了李桓英所带来的药物。正当李桓英为联和化疗方法得以顺利实施而感到高兴时,一些村民开始拒绝服药,还有的村民把免费送去的药物扔到了水里。

原来,在服用了李桓英提供的药物后,有些病人的脸色开始发紫、发红,从而引起了村民们的恐慌。而李桓英并不着急,因为她知道这是一种色素沉淀现象,是多种药物混合服用后的正常反应,这种反应因个体差异只在少数病人身上出现。

李桓英开始挨家挨户做病人的工作,她耐心给村民讲解,开导并鼓励病人坚持服药。为了随时检查每个病人的情况,她干脆就在麻风村住了下来。李桓英的真诚和耐心又一次打动了村民,他们开始按要求正常服药,3个月后,病人的色素沉淀明显好转,症状开始消失。

24个月后,李桓英再一次来到麻风村,和基层麻防人员一起为村民进行了复查,所有服药的病人全部治愈,且无一人复发。

试验获得了成功,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跑到李桓英面前,用鲜花串成花环,将亲手缝制的傣家服装献给他们心目中的大“摩雅”。刀建新老泪纵横:我30多年埋在土里,现在终于重新做人了!

在走村串寨中,李桓英总结出了一个早发现麻风病的小窍门:让小学生们每天都回家检查父母的双手、双脚,看身上有没有不痛不痒的浅色斑块或凸起的肿块;若有异常马上报告老师,由老师通知村里的麻风病防治人员,进行确诊病情记录和追踪、诊治。点子虽小,却实用、有效。

来麻风寨不久,李桓英首次提出并在当地推行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三级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对遏制麻风病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她还采纳了新的治疗方案,不仅产生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还缩短了治疗周期。

1985年,李桓英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扩大到云贵川麻风病发病较高的7个地州,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也取得了显著疗效,有万余例麻风病患者被治愈, 10年监测显示,复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巨大成功,也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注意,经10年的监测期考察论证后,于1994年向全世界推广。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