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2019-03-15 21: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麻风病已经不再是可怕的不治之症,麻风病的发病率也已经十分低,但它并没有完全被消除,而说起麻风病,这三个字眼还是会让人谈麻色变。
人们大多是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了解到麻风病的,诸如毛发脱落、周身溃烂,或如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有着无力下垂、干枯萎缩的爪手,溃疡起泡的皮肤,眼白突出如兔眼的恐怖外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学作品中的麻风病。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我”奶奶戴凤莲被迫嫁给了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儿子单扁郎,单扁郎就得了麻风病。当戴凤莲看到单扁郎那张开花绽彩的麻风病人面容,她感到恐怖,生不如死。感染麻风病的人外形可怖,麻风病也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很多小说,特别是惊悚恐怖小说,尤其喜欢以麻风病肆虐而一切生命最终都被吞噬的荒无人烟的村落、岛屿为故事背景。恐怖电影也热衷于借麻风病来渲染恐怖气氛,例如前一阵子席卷北美票房的超人气恐怖电影《小丑回魂》,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一名小男孩闯入骇人小丑的家门前庭院,就被小丑幻化成的麻风病人吓得四下逃窜。
英国女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所著的长篇小说《岛》(The Island)讲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以佩特基斯家族四代为代表与麻风病抗争的故事。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小说以位于地中海之中的两个希腊岛屿——克里特和斯皮纳龙格为背景,这两座并非虚构的、隔海相望的岛屿,如同爱琴海上的两颗明珠,都被湛蓝温暖的海水所环绕,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斯皮纳龙格岛却让人闻风丧胆,原因正是因为1903年后这里成为麻风病隔离区。生活在克里特岛以及周围其它岛屿的人,一旦被确诊为感染麻风病,就要被迫遣送到斯皮纳龙格岛接受隔离,几乎再也出不来。而在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那时,一个家族中一旦有人感染麻风病,那么整个家族往往都会陷入绝望。文学作品中,作者惯用一组或者几组相对立的思想来构建故事,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看到了麻风病背景下带来的痛苦和绝望,便以爱与希望来构建小说的主线。正如《卫报》对该小说的评价———这部哀婉小说的最大魅力在于:在最悲凉的情节里,也始终能看到希望。
《岛》所构建的故事或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构的,那么另外一部关于麻风病的文学作品,记录的就是真真实实的人事。《生命的力量:一个麻风病人的纪实》是一本文字不多却有丰厚内涵和震撼力的非虚构纪实作品,作者林强既是国内知名的摄影家,也是四川省资深的教育工作者。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过去的十多年里,林强曾无数次走进四川西部的大凉山进行摄影采风,也因此结识了本书的主人公——普格县的麻风病康复者钱智昌,并与他成为知己。钱智昌12岁被发现身患麻风病,为了不传染别人,他选择进入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独自生活,后来得到国家救治来到麻风病人聚居区麻风村,靠着自己的努力,种地生活,还帮助了不少身边的人们。本书作为一部纪实文学,具有素材真实、感情真挚、摄影图片震撼、思考深入等特点,向读者展示了祖国西部这块广袤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和扶贫路上的问题,展示了麻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表现出的坚韧,这一切都是生命本身赋予人的力量,绝不放弃的力量。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谈谈文学作品里

《生命的力量》中,林强所拍摄记录的麻风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麻风病人为了家里人、村里人甚至陌生人离开家,独自前往山林中生活,主动隔绝了人世。而今,他们已年迈,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也许这本书可以让你认识一点关于麻风病人的现实。该书的封面引用了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话:“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纳更多的快乐。”这句话十分贴切地表达了本书所要传递的一种意义。林强创作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能更了解那些麻风病人的故事,更是为了纪念那批已经老去、充满坚韧、充满爱的麻风病人,为了纪念那片快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遗忘的土地。
林志明所著的自传《苦难不在人间》,与《生命的力量》类似,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麻风病人的苦难与新生的纪实文学作品。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