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枇杷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产业结构单一,经营方式落后,传统农业走向“天花板”。“20年前枇杷村到处都是‘冷水田’,老百姓听天由命、靠天吃饭。如今的枇杷,已经成为仁怀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正所谓,‘昔日枇杷苦满天,今日枇杷花争艳。’”仁怀市坛厂街道枇杷社区党支部书记袁正楷谈起该村的变化如数家珍。
“水改旱”让村民初尝甜头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经济强不强,找好领头羊。”袁正楷自199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一心想改变枇杷村现状,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早已成为他心中的一件大事儿。
2006年,袁正楷通过走访市场,发现有机高粱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经过反复论证,袁正楷带领其他干部决定在枇杷社区实施“水改旱”,大力发展有机高粱种植。
“在当时‘水改旱’的实施中,老百姓是最大阻力,咱们普遍都认为不种水稻就没有粮食吃,非种植水稻不可。”枇杷社区居民陈华栋说道。“谁也不愿改种为有机高粱,都不敢去尝试,害怕没收成,一家老小就要挨饿。”袁正楷走破了鞋子,说干了嘴皮。“一听到袁支书又来村里了,大家都找着借口出门干活了,反正就是不愿见他,都晓得他是特意来劝说咱们老百姓种植高粱。”
怎样说服老百姓改变以往单一、小规模的种植,成了一大难题。袁正楷再三碰壁后意识到:只有自己带头干出成效,才能真正带动村民。袁正楷回到家中,就直接朝自家水田地奔去。先把自家的水田放干,发展起有机高粱种植。等到高粱收成的时候,袁正楷更是带着心中那把秤,又开始“游说”了,挨家挨户地跟群众算起了经济账,动员老百姓和他一块儿种有机高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两家农户敢尝试了。“当时,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就赌一把。”陈华栋就是其中一家。“当枇杷村的村民们都尝到了种植高粱的甜头儿后,一家带动一家的,都种起了高粱,村里几乎都没人再想种水稻了。”
工农旅融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经过几年的“历练”,如今枇杷社区在巩固发展好10000亩有机高粱、油菜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起乡村旅游业。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的“春风”吹向这个敢于吃螃蟹的村庄。有了“水改旱”的成功尝试,枇杷社区干部群众的“底气”更足了。在袁正楷的带领下,社区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市委“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山水田一体”战略。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都富才叫富。”这是袁正楷的口头禅。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袁正楷积极培育和引进特色产业,不断地给当地贫困户寻觅致富路,帮忙想办法、出点子、谋思路,变“输血”为“造血”,让他们吃上了“旅游饭”。
提起袁正楷,枇杷人都知道。“我能在民族酒业上班,还得感谢咱们村的袁支书,帮我介绍了这份工作。以前在家种田,土地又少,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成。现在,在这里上班,每月都有2000多的工资,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枇杷社区居民汪宗秘乐感激地说。
20年来,袁正楷帮助枇杷社区从“问题村”“后进村”向“示范村”“小康村”蝶变。如今走进枇杷社区,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旅游大道径直伸入“神采八卦迷园”景区,四周的“小康路”绵延铺开,公路沿线开办的农家乐、农村客栈、候鸟式公寓等附属配套旅游产业超过70家,景区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每年拉动收入增长超过7000万元。
枇杷社区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腰包变鼓的同时,社区的人气变旺,一首幸福曲在枇杷社区正在演绎。(王珣)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什么样的苹果醋减肥才好。减肥常喝苹果醋危害不可忽视尽管苹果醋有很多好处,但它确实对...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上次发布了《在家留24小时尿最全方法》之后,有肾友问道,他每次留尿都放防腐剂,有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