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从药物到饮品,能否破译解酒密码(图)

2019-03-10 10:4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原标题:从药物到饮品,能否破译解酒密码(图))

记者朱金中文图

 

记者朱金中文图


  核心提示时近年关,无论是应酬还是聚会都多了起来,免不了举杯畅饮。应酬频繁的人希望能“千杯不醉”,不至于喝坏了身体;而酒量平平的人希望能“豪爽痛饮”,免得丢了面子、失了身份。醒酒、解酒,是现代都市人群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自从健康饮酒的观念被接受,如何破译出“解酒密码”,不光是饮酒人群,也是相关企业持久的一个期待。

  遗憾的是,受制于酒类饮品中酒精的自身化学反应,立竿见影的解酒效果始终未能彰显。不论是药物醒酒,还是现如今悄然流行的饮品解酒,消费者始终找不到满意答案。应当说,白酒的市场有多大,解酒的市场就应该有多大,解酒饮品能否在健康饮酒的背景下寻求到突破点,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药物解酒基本不靠谱

  每逢年关,酒局增多,各种解酒药也开始“供销两旺”。记者在淘宝网输入关键词“解酒药”,显示出3000项此类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对于“千杯不醉”的解酒效果,不少卖家宣称,酒前20分钟服用就能提高酒量,一般白酒可提高三成左右,啤酒可提高四五成;酒后服用能快速醒酒醒脑,绝对不会宿醉,不会影响次日的工作。几乎没有一家网店敢承认药品“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批”,但不少卖家都喜欢打“中药牌”,一再宣传这种解酒药是纯中药提取,没副作用。

  “目前还没有一种解酒产品,服用后能防御或阻断酒精产生的副作用。”河南中医学院原副教授、著名食疗专家李焕平说,正常情况下,酒经胃肠道吸收后,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而后生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所谓的解酒药,就是宣称能够促进肝脏对酒精的吸收,提高酒量,达到“千杯不醉”的效果。“人的肝脏都是有自身的承受能力的,有个动能限度,用药物来促进肝脏分解酒精,本身就违背了生物学原理。”李焕平认为,指望所谓的解酒药来提高酒量,基本上不太靠谱。

  保健品解酒江河日下

  由于临床医学上的难题和人的个体差异,药物解酒始终未能得到权威部门认可。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解酒类产品,都无法取得药品批号。一些产品就打起了擦边球,以保健品身份进入市场。这其中最为消费者熟知的当数海王金樽。

  作为解酒市场的始作俑者,海王金樽号称由牡蛎精粉提取物研制,对化学性损肝有保护性作用。2000年前后,海王金樽曾依靠过亿的硬广告投入,引领一帮“醒酒家族”保健品占据着药房这一重要渠道,也在解酒细分市场赢得了一定的份额,但当年的解酒市场龙头大哥已经江河日下。时至今日,已经很难在酒桌上看到咽下几片药剂或者喝上一杯口服液的景象了。

  “药物解酒或保健品解酒目前都没有科学权威的测评,到底有没有效果,只能以饮酒者个人感觉而异。”大河酒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嘉禹说,有些消费者可能感觉肠胃刺激减轻了,有些消费者可能感觉次日不上头了,但大多数人都感觉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海王金樽等解酒类保健品未能牢牢占据市场的原因并不仅是缺乏权威认证。市场营销方面,广告宣传的高喊低落也是重要原因,尽管当时曾聘请了名气颇大的广告策划大师,但其手法并无任何新颖之处,基本延续了保健品高峰期的“大鸣大放”策略,到了市场化细分和广告营销针对性深入的今天,这种粗放型营销已找不出能打动消费者的亮点来了。

  时代在变,消费者的观念也在变,保健品这种类药品“身份”,在十几年前紧贴着药品边缘行走,确实能打动“有病治病、没病健身”的老百姓。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社会观念进入尚求自然、追捧有机的时代,类药品“身份”似乎已经不再是光环,而是尴尬。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缺乏口感,也是保健类解酒产品难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原因。

  饮品型解酒悄然盛行

  调查显示:中国有近六亿酒民,“无酒不欢”与“饮酒伤身”成了很多人的两难选择。如今的解酒市场出现两种极端状况:一方面是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缺乏领导品牌出现。酒水的市场有多大,解酒的市场就有多大……

  当药物解酒的光环逐渐褪去,谁能唤醒新一波的解酒市场?当饮酒者将酸奶、食醋当作醒酒、解酒辅助食品时,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解酒类饮品开始悄然盛行,其中以醋为原料的解酒饮品最为走俏。

  “比如柿子醋这种饮品,作为一种定位于酒桌上的饮品,它的目标群体直指饮酒者,它的功能就是解酒。”大河酒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嘉禹说,醋是一种天然的解酒食品,它可以在肠胃中对酒精成分进行中和,降低对酒精的敏感度,从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现在不讲求绿色健康概念吗?我们生产的苹果醋饮料就是使用的苹果原醋,在进入肠胃后形成果胶保护黏膜。苹果醋和酒精同时摄入人体后,苹果醋中的有机酸能够较乙醇先于小肠中的碱性物质反应,苹果醋中的乙醛脱氢酶能将乙醇快速降解为乙酸被人体吸收。”河南米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峰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名字就叫“酒护卫”,定位就是解酒饮料。

  除了醋饮料,以果汁、葛根、蜂蜜等为原料的诸多解酒类饮品纷纷“抢滩登陆”,酒泰、醒来悦、醒酒液、甘得乐等一系列解酒饮品悄然走上酒桌。

  解酒市场成熟任重道远

  当崇尚自然的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应运而生的解酒饮料开始了新一轮的破译“解酒密码”。

  “和保健型解酒产品不同,饮品型解酒产品非常讲究口感。”河南米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峰透露,他们曾经花了一年时间来调整口感,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饮酒者味蕾的直接需要。

  “很重要一个原因,解酒饮品走的是搭配销售路线。”大河酒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嘉禹分析说,商家培养解酒市场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培养饮酒者的饮用习惯,口感好,乐意喝,也觉得差不多有点醒酒功效,慢慢养成了喝酒了就喝一点解酒饮料的习惯,这样促进解酒市场的逐渐形成。

  有白酒的地方就有解酒饮品,这固然是商家的终极诉求,但在初始阶段,“搭便车”无疑是最为简捷的策略。如果说当年保健型解酒产品走的是轰轰烈烈大砍大杀的轰炸路线,那如今的饮品型解酒产品更接近“润物细无声”的慢热型策略,这倒是和其所提倡的崇尚自然观念相辅相成。

  “喝酒前吞个药片,倒个口服液,还得偷偷摸摸,让酒桌上的人看见不免受到嘲笑,现在饮品就摆在酒桌上,正大光明,也合情合理,饮料这个身份并不和白酒冲突。”河南米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峰说,这也是饮料型解酒产品的一个优势所在。


  国内一份权威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饮酒人群中有近四成的人群属于常酒民(一周饮酒超过2次的人群),这些人群的身体健康需求意识较强,对醒酒产品的渴求极高。在这项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5%的人群酒后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胃脘不适等症状,93.2%的饮酒者认为喝酒会伤身体,有98%的饮酒者都会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业内人士乐观地估计,一瓶白酒可以带动四到五瓶解酒饮料的销售,那么解酒市场可以达到500个亿。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新的解酒市场尚在培养之中,龙头型的品牌和行销全国的产品尚未出现,尽管一些中小企业已经蓄势待发,但大多只是区域性的“跑马圈地”,未来市场存在的变数依旧很多,能否破译“解酒密码”,依然任重道远。

netease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