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藏医药独特疗效被世界认可在传承中与时俱进(3)

2019-03-10 05:5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旦增达杰告诉记者,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但地域广大,许多藏药材之所以稀缺,是因为人们一直循传统采药地寻找药材。以山南为例,除了传统采药地的两个县,其余9个县的天然药材几乎无人问津。

  旦增达杰说,《四部医典》对药材生长年限、气候、地点,采集时机、方式、环境,存贮用具、时间,炮制中祛毒、调配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概括起来,共分7大类。人工种植、工业化生产使药材按《四部医典》要求进行采集、存贮等变得困难。

  “以红花为例,红花分为藏红花和草红花。还有一种药品,我们藏语叫‘执央谷’(汉语名为甘青兰)。通常认为,藏红花药效优于草红花,而‘执央谷’则往往被群众用来制作调料。”旦增达杰说:“如果采集时机恰到好处,‘执央谷’药效堪比藏红花。”

  若仅立足高原,按西藏各族人民现有的卫生要求,旦增达杰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藏医药需要为进一步提高西藏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服务,并要为更多人带去福音,药材只能进行产业化生产。

  为此,藏药界人士建议建立科学机制,破解藏药材资源保护与藏药生产之间的矛盾。

  他们建议:尽快出台可开发利用、限制开发利用和禁止开发利用的藏药材资源目录;设立藏药材专项自然保护区并加强对已有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统一的藏药材交易市场;建立规范的藏药材种植研究基地,为特色产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执法依据,为企业开发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为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雷菊芳说,有了这些措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有了定心丸,可以采取半野生抚育的办法,选择性采集或边采边种,使藏药材的原生环境在人工干预下得以保持。还可以借鉴尼泊尔等国的经验,对可开发利用的藏药材资源开展绿色贸易,并对禁止开发的资源限制出境。

  近年来,藏药产业被西藏作为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并加大了对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研究的投入,众多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

  米林县南伊沟风景如画,被称为“药王谷”,当年宇拓先师讲授医典的 “甘露洞”保存至今。“药王谷”内的贡布藏药材培训试验基地已成功试种了11个品种的药材。米林县贡布藏药材培训试验基地唯一的技术员桑杰也是一名藏医。几年前,为寻找一味名为“节几”(汉语名为白花秦艽)的野生药材,他曾在原始森林里耗时半年才采集了500克。从实验室、温室再到田间,桑杰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摸索出了适合当地气候的“节几”人工栽培技术。

  现代还是传统?藏医药要传承、要发展,方向在哪里?以现代为舵,以传统为帆,纵使会遇风浪,古老的藏医药也一定会一路远航。

  新闻背景

  ● 青藏高原是藏医藏药学的发源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和独特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有关部门考证,青藏高原有各类藏药植物2584种、动物类药175种、矿物类药200多种。其中,仅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的珍贵药材就达300多种。

  ● 为拯救濒危藏药材,西藏编写了10余种濒危藏药材SOP操作规程,获得发明专利4项。2014年,已确定75种濒危藏药材品种目录。实施了“藏成药、藏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建立植物药材质量标准162种、矿物药材质量标准20种。

  ● 2013年,西藏实施了“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在藏药材人工种植、藏药新剂型新工艺开发、藏药材质量标准化、藏药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传统藏药秘方的抢救整理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 2015年12月21日,有着50多年历史的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经过改制重组,21日正式揭牌更名为“门孜康制剂室”,标志着雪域高原用于藏医临床的藏药生产加工迈向更加专业化水平。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