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写在我国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之际 (转载)(3)

2019-03-08 16:09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此情此景,勾起了孙德建往昔的回忆。1960年春节刚过,26岁的孙德建从上海来到安徽省三溪公社兴隆大队,从事丝虫病防治工作。这一路,孙德建走了三天。他先从上海坐火车到芜湖,又从芜湖坐汽车到了三溪。到了三溪已经不通汽车,他只好步行。他挑了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专业书,另一头是铺盖,在羊肠小道上走了近15公里,才到了兴隆大队。在这里,他共为16名丝虫病患者实施了淋巴组织摘除术,戴友梅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解除慢性丝虫病患者的痛苦,我国医务人员创造了几十种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烘绑等物理疗法、中西医结合等,使一大批患者重获新生。

1965年,山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科研人员下乡查血,他们在邹县太平镇发现了一个叫郑成富的重症病人,他的双腿巨大畸形,像水缸一样粗,并伴有巨大阴囊象皮肿。当时,他已经结婚生子,妻子因不堪忍受其病体,离家而去。医务人员把他接到了济宁,为他精心制订了3次手术治疗方案,切除了40公斤重的赘生物。第一次是阴囊手术,切掉坏死组织达12公斤多。第二次手术修复左腿,第三次手术修复右腿,并保留了膝关节功能。此后,郑成富可以下地劳动,并健康地活到82岁,2007年春逝世。

谈起往事,年过七旬的山东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侯连泉感慨颇多。她说:“当年,我们用小平车拉着手术床,到农村做手术。那时的条件很差,手术台有时在露天的简易房里,有时在农民的炕头上。白天天气热,我们就在夜里做。没有电灯,就用汽灯、手电筒照亮。最忙的时候,两个人一个月做了100多台手术。”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像她一样的广大医务人员凭着一种献身精神,趟泥水,吃地瓜,睡秸秆,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丝虫病防治事业。

烘绑疗法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土方子”。其步骤是:在一个炉灶里,先把柴灰烧热,再拌上土和盐,病人把粗腿伸进去,利用余热烘烤腿部,使其血脉畅通,然后再捆绑起来消肿。这一方法是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看似很土,疗效极佳。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山东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践,研制出一种治疗乳糜尿的特效中药制剂——消肿乳糜清,为慢性丝虫病人带来福音。

山东邹城市北宿镇东丁村的张志忠,今年62岁。21岁那年,他患了丝虫病,出现了乳糜血尿。谈到当时的病情,他说:“得了这个病,腿粗得厉害,一走路,皮就破,流黄水。人憋得尿不出来,小便和豆腐脑子一样稠,还有硬块。”在他极度痛苦的时候,医务人员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他很快康复。两年后,他娶了媳妇,生了三个女儿。如今,他身体很硬朗,还能下田种地。

消除丝虫病并不是把病原、蚊子完全消灭,而是把病原控制到一个临界水平,就可以阻断传播。中国丝虫病防治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

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为防治服务,解决丝虫病防治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是我国医学工作者创造的重要经验。“我们的知识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现场。科研人员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农村,深入现场解决问题,防、治、研紧密结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许金范说。

在丝虫病防治领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传播阈值理论”。通俗地说,消除丝虫病并不是把病原、蚊子完全消灭,而是把病原控制到一个临界水平,就可以阻断传播,这个临界水平就是“阈值”。

1982年,卫生部丝虫病专家指导组在分析了大量的数据之后,得出结论:当人群微丝蚴率约为1%时,丝虫病传播已无流行病学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微丝蚴血症可于数年内陆续转阴,在未转阴前虽然仍可使蚊子,但率和度都相当低,不足以形成丝虫病传播。根据这一结论,我国最终确定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经过防治,人群微丝蚴率降低至1%以下,可以作为阻断丝虫病传播指征。1994年,我国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目标。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