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特写】将骨灰做成晶石:6000多家庭选择这样去(2)

2019-03-08 11: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手术后,日复一日的吃药打针挂点滴也没能控制住小谢病情的发展。19岁的时候,癌细胞扩散,导致他下半身瘫痪。在父母的悉心陪伴中,小谢在病床上一躺就是10年多,轮椅相伴,最终在26岁这年病逝。

将儿子遗体火化的过程中,两位老人在殡仪馆看到生命晶石的宣传片,前来询问。最终,两位老人决定,将小谢全部骨灰制作成生命晶石。他的父母告诉王蓉,小谢想出去走走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想带着儿子的晶石周游世界,每到一个地方就将一颗晶石埋在那里,就像在那个地方为小谢造了一座栖息之所。”

三生命晶石项目工作室告诉界面新闻,与项目初期公众的迟疑不同,如今随着了解的深入,生命晶石的殡葬方式已经更为公众接受的殡葬形式之一,“政府部门方面,也加大了相应的配套力度,兼顾传统的观念,同时也给公众足够的接纳了解空间。”

除了价格上,生命晶石坚持公益性质之外;民政部门还在上海汇龙园博爱生态园建设“藏晶苑”,在一个通透空灵的单体建筑内,60平方米嵌入4000余个格位,共可安放约8000余生命晶石单元,每个单元的占地面积仅为0.0075平方米,并为整具生命晶石提供长达20年的免费安放。兼顾传统的殡葬方式祭奠逝者,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日渐进入人心的生命纪念形式,也见证了亲情的延续。

2017年10月份,逝者每丽的葬礼格外热闹。她的5名子女从全球各地飞回上海,携带了各自的家庭,送母亲最后一程。

她的子女告诉王蓉,“制作成生命晶石是母亲生前的意愿,这样可以让每位子女各自携带一颗,跟随他们去往全球各地,陪伴他们。”

每丽是上海某大学的教授,早年丧夫。她一手将5位子女拉扯大,并让他们受到了良好教育。成年之后,子女分别前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定居。每丽则独自一人上海安度晚年。

虽然家人天各一方,但是每丽的晚景并不如“空巢老人”一样孤单,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总少不了子女跨国飞行回来陪伴。每丽不愿意离开上海,为了让老人有更好的照料,5位子女时常常约好同一时间飞回上海团聚。”一旦遇上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全家一家老小集体讨论,不得缺席。

也正是在一次家庭讨论中,每丽告诉子女们,希望逝世后能被制作成晶石,“我不希望入墓地。如果入墓地在平时的日子里我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我不要这样,我想选择做成晶石,这样我依然能能够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天天看到你们,感受家庭。”

在子女的印象中,每丽时话不多,身体情况非常好,喜欢到处旅游,去过很多很多国家。小儿子告诉王蓉,“母亲生前对于马特别情有独钟,每到一个国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当地各种关于马的小东西。从挂着的大型的画到地毯,小到笔筒到袖钉,从写生到卡通,异家里陈设最多的就是各种形态迥马的造型了。家里还有好几个属马的,马就是我们家的吉祥物,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意义非凡,我希望以后能有颗母亲的晶石镶嵌在马的造型里面随身携带。”

如每丽所愿,她的遗体最终整具被制作成生命晶石。其中12枚将会被放至在骏马造型的挂饰中,等待着与子女在异国的重逢。

刘凤鸣告诉记者,上海自1991年首次举办骨灰撒海活动,开始葬式创新,28年来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改革。除海葬外,环保生态葬、节地植树葬、小型节地墓葬等也越来越为上海市民接纳。近年来,上海加快推进节地生态葬,并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并将家庭合葬纳入奖补范围,以“生命晶石”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生态殡葬形式,将在兼顾传统殡葬文化的前提下,将实现生态、环保与文化的有机统一。

而王蓉也在日复一日的接待中,旁观众生的喜乐苦悲,并将所见所感,写成公众号文章,分享内心的感悟。

她说:“在未来,我也可能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保存自己。”

(出于对逝者及亲属的尊重,本文除受访者之外,其余人名及信息均做隐私化处理)

【特写】将骨灰做成晶石:6000多家庭选择这样去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