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血小板“寿命”的秘密揭示

2019-03-06 12:39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原标题:血小板“寿命”的秘密揭示

  血小板作为血栓与出血的主要调控“成员”,它的寿命长短直接影响疗效甚至是病人性命。记者日前从苏州大学获悉,该校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戴克胜教授团队找到血小板“寿命”和病理情况下血小板被清除的调控机制,以及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与出血过程中的功能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临床研究》和《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半个世纪前,人们已发现血小板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仅有8—9天,体外储存血小板的功能5天之内基本丧失,甚至在肿瘤、感染、糖尿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以及一些疾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常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致死性出血,“罪魁祸首”就是机制不明的血小板寿命缩短而被提前清除。

  研究人员发现,蛋白激酶A(PKA)是血小板凋亡自我平衡的调控因子。无论是衰老或储存状态,还是来源于感染、糖尿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均发生了凋亡,且PKA活性明显降低。使用PKA抑制剂,或在血小板条件性PKA基因敲除小鼠中,发现PKA活性降低可导致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依赖的血小板凋亡,从而导致血小板在体内被清除。而PKA激活剂可抑制不同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凋亡和清除,提升体内血小板数量,延长体外血小板储存时间。研究还证实了PKA通过调节促凋亡蛋白BAD第155位丝氨酸磷酸化,进而调控血小板凋亡。该团队还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通过选择性地调节血栓素A2及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通路调控血小板功能。

  该项研究为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疗、血小板储存,乃至血小板相关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研制抗血栓药物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张晔

(责编:任志慧、邓楠)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