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大力实施“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的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延长金银花和桑蚕产业链,提高种植金银花和种桑养蚕产值。樊绍光/摄
▲忻城县多渠道推动区域产业大循环,图为榨季时期的南华糖厂车队在运送甘蔗。樊绍光/摄
本报通讯员 蓝艳青 本报记者 陈 坤
田垌、山边,人们又见到白鹭成行掠过天空的奇观。
乡下、县城,一度销声匿迹的麻雀又走进人们的视线。
更叫人惊喜的是,这里山绿了,河塘水清了,村头巷尾干净清洁了,社会关系和谐了。
这是忻城县打出“绿色牌”、“清洁牌”、“节约牌”3张生态牌后得到的“回馈”。该县县委书记谢大研说,忻城是石漠化治理区域,因为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好,所以,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上,属于限制开发区。正因为此,只有走生态发展之路才能可持续发展。
绿色牌:
产业发展生态化
5月13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到忻城慰问演出。“漫山遍野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绿得眼睛痛。”“遍地都是大氧吧。”导演和演员们对忻城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忻城县属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6.4%,被列为广西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面对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忻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资源、是优势的生态观,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绿满忻城”工程,让忻城成为绿的世界。
2007年,忻城县开始实施“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的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即在25度以上的坡地种竹子、金银花,每年种金银花2万亩以上;在25度以下的坡脚种甘蔗、桑树,逐年扩大规模。
为调动群众“种绿”积极性,忻城县从2009年起,连续3年每年财政投资1000万元,专项用于石漠化地区绿化,实行定向育苗,对群众所需要的任豆树苗、竹苗、金银花苗、桑树苗全部免费供应,让群众种绿“不差钱”。
为激发群众养绿的主动性,忻城县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去年全县生态效益补偿金就达1000多万元;为了延长金银花和桑蚕产业链,提高农民种植金银花和种桑养蚕产值,县政府引进客商投资建设金银花脱水加工厂和方格蔟厂,就近加工金银花鲜花,免费为群众提供方格蔟,让群众从“绿”中挖掘更多的“真金白银”。
如今,“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已成为一个绿色大产业、一项富民大工程。目前,全县金银花面积14万亩,桑园面积23万亩,甘蔗面积16万亩,新增林下经济产业园特色种养基地13个。
清洁牌:
企业发展不留污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忻城决策层高瞻远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决保护生态环境,先后拆除恶滩旧电厂2台机组,关闭县铁合金厂、纸板厂、氮肥厂等一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
“我们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新増项目节能关。”县长李朝晖说,忻城县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坚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项目,所有项目必须实施清洁生产。该县红运水泥厂的烟尘经过两次处理后再排放,二氧化硫、颗粒物得到有效治理。以前,肉眼看到烟囱排放的浓烟,如今已变成水蒸汽。
瑞龙、恒业缫丝厂采用多项先进技术,让煮茧车间排出的黑水,经过污水处理室后变得清澈透明。“厂内的生产用水都是循环利用,整个生产过程基本无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该厂负责人介绍,厂区周围环境变得清洁干净,周边群众没有受到污染。
特别是今年以来,忻城县把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来抓,全县上下集中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理卫生死角,城乡发生全新变化。“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导演张小宁,在城关镇下才屯看到清洁的村头巷尾,情不自禁地夸赞说:“最美乡村在下才!”
节约牌: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忻城县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渠道,着力打造环环相扣、业业相生的循环经济圈,形成资源综合利用,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以突破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实现资源消耗、环境负担最小化。
南华糖业公司每年榨季生产的甘蔗渣,一部分供应本厂锅炉车间,代替煤炭燃料,其余的卖给造纸厂;把甘蔗灰渣和滤泥卖给化肥厂做有机肥料;把副产品糖蜜卖给酒精厂用做生产原料;多渠道推动区域产业大循环。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美回应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将严查违规...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央视2016年315晚会今日举行,晚会曝光了网购刷单内幕。央视315记者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卖面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