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忘己爱苍生 乡村医生无悔坚守40多年麻防路

2019-06-21 11:2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评为“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感动赣州十大人物”,荣获全国麻风战线最高奖——“马海德奖”,2015年4月登上“中国好人榜”……这顶顶桂冠缘何落到一名基层医生头上,他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肖卿福,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一位用医术救治麻风病人,用心温暖麻风病人的老医生,一位在麻防路上坚守了40多年的好医生。

肖卿福:不惧麻风。视频来源:央视网

1.克服恐惧守护麻风病人 他说是命中注定

上世纪70年代,人们“谈麻色变”。1974年,20岁出头的肖卿福从赣南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工作之初,亲朋好友都投反对票,家人更是坚决不同意: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干吗要去和麻风病人打交道,有什么意思?一头是家人及亲戚朋友的反对,另一头是组织上的安排。百般纠结后,他还是选择了背起药箱,第一次走进了麻风村。
   “刚刚接手麻防工作时我心里也怕,麻风病人长期患病后有后遗症,身体一些部位会发生溃烂、流脓液,看起来很吓人。加之最初对这个病的认识还不完全,我心里还是有些顾虑的。第一次进村,我害怕得一夜未睡,连床都没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肖卿福一点也不掩饰最初对这项工作的恐惧心理。
    接治第一位麻风病人的场景,肖卿福至今不能忘怀。一位刘姓老人是畸残患者,治愈后双手双足成爪形,严重的畸形导致他行动不便。肖卿福说,老人蹒跚前行,那个背影是如此凄苦悲凉。“那一刻,我的顾虑完全消除了,因为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了。”肖卿福当即暗下决心,第二次还要进村来,而这一进就是40多年。 

为了不漏掉一个病人,单位采取分片包干、上门服务的办法。肖卿福负责的片点多、任务重,当时交通不便,只能骑自行车下乡。由于路途遥远,下乡走一趟往往要好几天,肖卿福每次就在村民家或卫生院住一宿,第二天继续工作。碰到雨天路滑,土路泥泞,他就扛着自行车,即使摔成了泥人,也要坚持探访完最后一个病人。
    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肖卿福赢得了病人的亲近和信任,也让他对防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肖卿福曾戏言:“守护麻风病人,就是命中注定。”

 
肖卿福在给病人讲解病情! 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坚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 

肖卿福回忆说,1974年他开始走上麻防岗位时,全县有麻防干部8名,除自己之外,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生了,虽然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但对工作仍然扎扎实实、兢兢业业。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交通工具缺乏,搞麻防工作又要经常下乡走访,但他们每到一个乡镇,都要对群众挨户查访,了解当地群众中的新增麻风病患者人数情况,不管路再远、再烂、再陡,绝不漏掉一户群众。“既然来了,就拜他们为师。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主要是受到以前老同志、老同事的影响。” 
    后来,肖卿福也有多次进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但他都直接回绝了,“我还是喜欢搞临床,到一线去面对面和病人交流。反正是当医生,只要能看病,在哪都能过日子。”肖卿福说,每个人对麻风病的理解都有个过程,当他扎进麻风村后,他决定不走了。他认为,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干好、就要热爱,“当医生要有职业精神,病人来了你就得为他看病治病,不能有任何理由拒绝!”  

2.治病谈心共餐  他成了麻风患者最亲的人

“肖医生,肖医生……”肖卿福一进于都县黄麟乡安背麻风康复村,这里的居民就如同看到亲人一样,一下子便都围了过来。 
    安背村是江西著名的麻风康复村。这里居住着50名多名康复人员。对安背村的居民来说,肖卿福就是他们的亲人,甚至比亲人更亲。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麻风病更是如此。“要治病,先得走进病人的心里。”肖卿福说,麻防路是一条艰辛的医务路,他每天面对的除了为患者身上的溃疡脓液清创,还要想办法治他们的心病。为深入了解全县各乡镇麻风病人的病情,大多数时间,肖卿福都是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于村落和田垄间。通常,他从县城出发,沿一条线走街串户,一路随访病人,然后又从另一条线路迂回县城,有些时候下乡一次,进出就是十天半个月。
    一般的下乡工作要谢绝在村民家里吃饭,但肖卿福的工作恰恰相反,和病人一起吃饭也是他工作的一种方式。刚开始,患者害怕、抵触,甚至不耐烦,肖卿福用理解、宽容与患者交心,最终得到了病人的信任。这也让他能够最真实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