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谢谢你:一颗心守护一村人

2019-06-21 11:0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何冰是青川县康复医院的一名普通职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到县康复村(康复医院)工作,至今已有40个年头。上世纪60年代,青川县在位于沙州、姚渡和营盘“三乡交界”处偏僻的小山村建立了康复村,收治了300多名麻风病患者。何冰的父亲就是当年康复村的第一批护理人员。1984年,何冰的父亲在为病人采购生活物资途中不幸因船难身亡。虽然何冰看到了康复村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简陋与艰苦,但是一想到父亲生前的教诲,何冰留下来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为患者们康复而努力。

起初,村里是靠煤油灯照明,何冰曾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但最终都因施工难度大而被搁置。当电灯照明已被大部分地区普遍使用后,这个小村依旧是“星星点灯”。为了能把电引进大山,何冰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他的精神感动了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村里终于通上了电。为了尽量减少成本,何冰组织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当义工,将变压器和几十根线杆从十多里外的白龙江边一步一步搬运到了村里,然后再把电线拉进家家户户,当电灯把村里照亮的那一刻,何冰拖着疲惫的身躯,满怀欣慰地和衣而睡。

饮水问题则是长期困扰村民的另一大难题。从建村开始,村里人吃水就要经过长途跋涉,走几公里山路,再翻两个山头,才能到河谷里去挑水,每当挑完一趟水大半天时间就已经过去了。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何冰自己多次到村周围考察地形,并请来水务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测,权衡利弊后最终通过采用“红层打井”的策略,有效地将山泉水引到了村里的家家户户。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当年第一代“拓荒人”已慢慢老去,再加上他们身体有残疾,使得生活自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取暖、看病等实际问题随之而来。何冰帮助第一批护理员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使村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每月可领取数百元的补助金;同时,他想尽各种办法把村里的病人们纳入县上十大救助范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的开支。

据何冰回忆,自从来到康复村后,他的工作岗位就在不停地调整:他做过会计,当过村长,搞过后勤,但做的最多的还是帮病人们采购生活物资。何冰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背上背篼在杂草丛生的山间小道步行十几公里到附近的镇上买菜、运粮。一路下来,衣服全部被汗水湿透,双脚也磨起了血泡,但是他回到村里后一分钟也不会休息,就马上给医护和管理人员们做饭,做完饭还要挨家挨户给村里人分发口粮。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冰默默地坚守了40多年。

何冰在父亲的影响下,默默守候大山深处40年,兑现着自己的诺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麻风病人的康复之路。40年如一日,何冰精心照顾患者们的生活起居,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些麻风病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善良和担当折射出他的人性之美。让我们对何冰说一声:谢谢你!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