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019-06-18 06:5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二〇〇九年九月八日)

卫生部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我国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显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全国卫生系统坚持科学防治,应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的挑战,夺取了抗击非典的胜利,有效防控人禽流感,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恶性肿瘤、口腔疾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和中心下沉。初步形成了政府倡导,部门配合,专家努力,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局面。

二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

建国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4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当时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基本上集中在城镇,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缺医少药,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底,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7.8万个,另有村卫生室61.3万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全国医院床位总数403.6万张,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3张;全国卫生人员数达616.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93.8万人;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3.8人。

与此同时,卫生系统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诊疗人次35.32亿,住院治疗人数11483万;孕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1.0%、产后访视率87.0%,住院分娩率94.5%;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93.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9.7%。

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代表国家临床医学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本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各级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相衔接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县医院为龙头,村卫生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综合、连续、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是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