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2019-06-07 18:13来源:互联网关注:151作者:阿狸

清晨,麻风病休养员们在家门口聊天,这里的老人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麻风病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全球新发现麻风病例232857例,主要分布在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近年我国每年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均在1000例以上,2012年新发病人1206例,大部分省份都有新发现麻风病例。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喻永祥常把自己比作麻风村的村长,2003年,喻永祥从社区卫生院调到这里,不知不觉,他担任这个村长已经14年。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疗养员不仅为老人们看病,还得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因为疗养院人手紧张,值夜班的任务基本由男性医务人员承担,作为主任的喻永祥也有值班安排,图为值班当天早晨,喻永祥在巡查病房。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今年66岁的顾玉良的老家在浙江诸暨,1968年4月4日来到德清治疗,至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50年。2011年,我国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巡查完所有病人后,时间已近8点半,喻永祥回到办公室吃早饭。在外界眼里,麻风病休养员是一个孤独的群体,而对于常年在此的医务人员来说,同样是一群孤独的陪伴者。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团队15名成员,承担全省麻风畸残康复者的医疗、护理、康复和麻风防治研究工作。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在麻风村,巡查医务人员的脚步声是休养员每天最大的期盼。休养员见到巡查医务人员,最多的话题就是咨询身体上出现的不适和异常。喻永祥说,对于上了年纪的休养员,肠胃、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是眼下休养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在疗养院,修养病人都会开垦出一块块面积不大的自留地,亲手耕种,不仅打发无聊时光,同时也能用收获来弥补日常开支。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一名麻风病人推着轮椅回到自己的宿舍,在武康疗养院,67名麻风病患者全部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轮椅和拐杖,是患者出行的必备工具。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每天上午医生巡视完病房后,都会开具一些处方,护士们将药品送到每个患者的房间。每盒药品上都写上了患者的名字以防出错。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护士长潘美儿在看望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作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在休养员的口中,大家更愿意称她为阿美。对疗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来说,治疗患者的伤痛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对大多举目无亲的麻风病人而言,更需要的是医护人员们的心灵慰藉和关怀。而对于潘美儿来说,这些休养员也同样是她的动力。一位手臂残疾的休养员,每天都坚持为她煮上一个鸡蛋,只说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她好。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王景权2004年2月来到武康疗养院,在此之前,一直在老家江苏东台从事乡村麻风病防治。这些年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在麻风病康复应用研究、残疾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处国内领先。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91岁的王金山双目失明,每次王景权前来看望,他都会像孩子一样,用残缺的手拉着王医生不放。有一回,王景权外出学习后回来,没想到王金山竟然抱着自己大哭“王医生,你还会回来吗,你还回来吗”……也因为这个片刻,让王景权感受到一名医生的真正价值。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清晨,88岁孙发成在疗养院内推着轮椅健身。今年88岁孙发成是家中的独子,20多岁的时发病后入院,41岁时从嘉兴转到武康生活至今,前面的这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大礼堂,眼下,成为浙江省麻风病史料陈列馆。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一位麻风病休养员房间内的摆设。对于在麻风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患者们而言,时光和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上个世纪。

城事5.30特刊:麻风病人守护者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