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用生命书写担当—— 追记市疾控中心主任陆剑波

2019-06-07 08:0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金镇源

44.jpg

陆剑波生前照


4月15日,周一。按惯例,是市疾控中心每周的周例会。

早上8点过了,从不迟到的市疾控中心主任陆剑波,却未能出现在会议室。

同事推开他的办公室,被眼前的一幕惊呆:陆剑波倒在办公桌上,手中仍然紧紧握着笔,旁边的笔记本上写着的正是今天会议要讨论的重大事项……

55岁的陆剑波,生命定格于此。带着对疾控事业的不舍,燃尽生命的最后一抹烛光。

噩耗传来,省疾控中心、各市州疾控中心都送来了花圈、发来唁电,表达哀思:陆剑波同志把满腔的热血倾注在他热爱的疾控事业,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上。32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疾控工作岗位上贡献了全部的力量。


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出生于咸安区马桥镇的陆剑波,198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咸宁地区卫生防疫站(现咸宁市疾控中心),此后,他便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钟爱的疾控事业,一干就是32年。

2011年,陆剑波提议要率先在全省、全国探索慢性病预防健康管理新模式。当时他提出这一想法时,有很多人反对、不理解,在资金、人员整合、科室整合工作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原花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现市中心血站负责人钟平,全程见证了这一奇迹的发生。

2011年,钟平被陆剑波从社区调到疾控中心负责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后与其他工作人员被派到沿海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这期间,陆剑波在家里跑上跑下拉项目找资金。经过100多次的反复探讨,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团队终于定下了管理模式。为此,陆剑波熬白了头。

2012年清明节前后,为了让健康管理中心赶在5月1日前正式运行,陆剑波等人连着加了3天班。

“从早上8点到晚上转钟,一个个都熬出了黑眼圈。”钟平对当时加班的场景印象深刻,他说,每餐吃盒饭,吃完盒饭就开始商量装修、设施、人员安置等问题,进入设备信息系统的调试阶段后,陆剑波仍不放过每个细节,全程都在现场盯着。

健康管理中心正式运行第一年,完成2700名居民的身体检查,通过身体检查、健康评估和针对个体的健康干预方案等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共筛查出8例早期癌症患者。

2013年,国家卫生部检查组在对我市卫计工作进行检查中,对健康管理中心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留下八个字“全省推广,全国学习”。2013年,全国100多家医疗机构来此学习借鉴经验。

陆剑波生前完成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湖北省科技成果各1项,参编著作1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02年至今,陆剑波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授予“湖北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急难险重的战斗者


陆剑波的人生履历中,清晰地刻录着大爱和责任。

2008年,汶川“5·12”地震突发,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陆剑波时刻关注着灾情,等待着命令。随后省里来了通知,让市里派一支工作队前往四川崇州,陆剑波主动请缨,带领8名防疫工作人员日夜兼程奔赴灾区。这是咸宁第一支派往汶川灾区的医疗工作队。

“我们主要负责8个安置点的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李华民是随陆剑波参加此次战役的“战友”之一。他介绍,6月13日是工作队入川开展灾后防疫工作的第一天,连夜制定出卫生防疫方案的陆剑波第一个醒来,背着50斤重的药箱领队徒步前往安置点。

6月22日早7时35分,陆剑波接到通知,要马上赶往三郎镇九龙沟新建灾民安置点进行消毒。安置点位于大山深处,地震破坏严重,由于余震不断加之大雨,队伍行致半山腰时,前方50米处突然出现泥石流。陆剑波和队员们只好临时加入清障工作队伍中,直到两个小时后现场疏通道路再继续前行。

“陆主任是我们当中年纪最大的,那时大家都很辛苦,冒雨消毒,带病工作是常有的事,但他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力气一样,永远都是背着药箱冲在最前面。他就像一位老大哥,还不停地给我们鼓劲。”李华民说。

汶川地震中,因为工作队的措施得力,安置点内没有发生一起感染病例。陆剑波的团队被四川省崇州市抗震救灾评为“先进集体”。

2005年9月,崇阳卫计部门上报一起疑似霍乱病例。得到消息后,陆剑波带着3位同事冲到现场。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周红俊说,“只要哪里有疫情发生,陆主任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别人都在逃离的地方,他永远是往前走的那个。”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