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11)

2019-05-30 16:5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头略尖,口较大,下颌稍向前突出。鼻孔离眼前缘远。上下颌犬齿不发达。鳃耙一般为7。幽门垂扁平不分枝,共分三叶。在同类鱼中鳞片稍大。眼后缘的鳃人上有三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喜生活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分布于浙江、广西及海南岛等地主要河流中。
  
  151、鳜: 鮨(yi)科
  
  俗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下颌突出,上颌后伸至眼后缘。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幽门垂200左右。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凶猛性鱼类,食其他鱼类和虾。生殖季节在5~7月,产浮性卵。肉质优良,少细刺,向披誉为名贵鱼。产最较高。现已试行人工繁殖和饲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要水系。
  
  152、长体鳜:鮨(yi)科
  
  俗称:竹筒鳜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体较细长,头尖长,下颌突出,犬齿成单行;上颌后伸至眼中部的上缘,其前部犬齿为多行。鳃耙退化。颊部、鳃盖及腹鳍前的腹面均有鳞片。幽门垂约10个。生活于江河缓流地区,湖泊中较少。个体小,常见的体长100~20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湖南、福建、广西各水系。
  
  153、大眼鳜:鮨(yi)科
  
  俗称:母猪壳、刺薄鱼、羊眼桂鱼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照片名称:大眼鳜
  
  体形与鳜相似。眼较大。上颌后端不达眼后缘。幽门垂68~95。生活习性与鳜相仿。更喜栖息于江河、湖泊的流水环境。性凶猛,以鱼、虾为食。最大个体可达5市斤左右。肉味鲜美,少细刺,为名贵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
  
  154、斑鳜:鮨(yi)科
  
  英文名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
  
  俗称:岩鳜鱼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照片名称:斑鳜
  
  外形似鳜。鳃耙4枚。侧线鳞104~124。幽门垂45~33。头部具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155、暗鳜:鮨科
  
  英文名:Siniperca loona Wu
  
  俗称:铜钱鳜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照片名称:暗鳜
  
  体侧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颌几等长;口较小,上颌后端达眼中部。眼大。鳃耙6~8。侧线鳞64~70。幽门垂10个左右。体色深暗。栖居山溪的缓水区。个体小,常见为60~12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卞湖南、广西各水系。
  
  156、鲈:鮨科
  
  英文名: 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nnes)
  
  俗称:鲈板、鲈子鱼、板鲈、花鲈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照片名称:鲈
  
  体长,侧扁。口大,稍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具3枚大刺。鳃盖骨后端有1刺。体被小[木节]鳞。背鳍2个;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由13根软刺组成。腹鳍胸位。尾鳍叉形。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市斤,一般为3~5市斤。肉味鲜美。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同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
  
  157、鲻:鲻科
  
  英文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
  
  俗称:乌鲻、白眼


 

史上最全(169种)的淡水鱼图集(下)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