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湖底种草”“数字治巢” 政协委员为巢湖治理支招(2)

2019-03-25 21:1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巢湖水体污染、氮磷超标的重要原,巢湖流域化肥用量是发达国家上限的5倍。目前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面源污染,通常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等方法。

  省政协委员洪爱敏认为,可以在巢湖农业生产区域修建生态沟渠,拦截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在种植美人蕉、铜钱草、狐尾藻、灯芯草以及梭鱼草的生态沟渠中,对农业水体总磷、总氮去除率达64%-70%,同时生态沟渠对泥沙流失能起到很好的拦截效果。”

  周可金委员建议,优化巢湖流域种植结构,在南淝河流域奖励推行优化的耕作制度,实现农田低污染种植。

  “数字治巢” 引入水污染快速识别预警

  对巢湖流域污染状况的监测和掌握不够全面准确,是巢湖流域污染防治的障碍之一,“现在巢湖流域各河道的入河排口尚未实现全部排口水质的在线监测。”范立新委员说,受城市发展制约,对穿城而过的河道如南淝河,仍存在雨污合流制管道或者雨污错接管道接入河道的现象,而对于该位置的水质状况无法实时掌握,造成河道水质污染难治理。

  目前,合肥正在实施巢湖湖盆地形测绘、巢湖底泥分布情况测绘、数字流场建设,但“数字巢湖”欠账多,导致污染物敌情不清。范立新委员建议,引入水污染快速识别预警技术,建立全过程、全范围、可追溯的水污染预警溯源监测网和移动监测能力,对水量水质异常情况快速预警并溯源,对偷排漏排、暗管排放等违规行为形成有力打击。(记者 彭旖旎 符秀云摄)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