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武汉麻风村与世隔绝50余年 村民老死不愿回家

2019-03-25 16:4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武汉麻风村与世隔绝50余年 村民老死不愿回家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通讯员胡铁军郑卫

  武汉市郊的花山镇杨洛山下,鸟语花香人迹罕至,宛如世外桃源,这里坐落着江城最后的麻风病人集中康复治疗区。

  1960年建村时,这里住着一千多名病人。如今,只有138名老年村民在此休养,他们都已痊愈,不再具有传染威胁。

  逢年过节,村民们虽然没有走出村子回家团聚,但经常有亲朋好友前来看望,平时也会有爱心市民自发前来慰问,令村民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温暖。

  小村张灯结彩年味浓

  这个曾经的“麻风村”地处偏远的市郊,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狭窄山路外界相连。2月14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进入村里。

  小村占地近200亩,村里有鱼塘、菜地和果树,村民居住的都是联排别墅一样的小楼,每人住一间约30平方米的套房,有独立卫生间和电视,有的房间还有冰箱和空调。时逢农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窗花、对联,显得十分喜庆。

  “你们是谁啊?新年好啊!”在第一栋小楼,66岁的王爹爹见到记者,吃力地摇着轮椅到门口打招呼。

  王爹爹曾经住在汉口六渡桥,上世纪80年代因患病被收进“麻风村”,一住就是30多年,虽然十多年前就已康复,但仍然留在这里。

  “我都这大年纪了,又没有结婚生子,身体也残疾了,出去了既不能做事,也没人投靠,还不如留下来。”王爹爹表示,30多年来,自己除了偶尔到村外的花山镇上散心,几乎没有离开小村半步。

  王爹爹说,从除夕前一周开始,就陆续有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来村里探望,不但送来了粮油、棉袄等慰问品,还帮他们挂灯笼、贴窗花、打扫房间。

  每月都有志愿者来慰问

  其实所谓“麻风村”,就是武汉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麻风防治中心的住院部。据悉,在新洲区、江夏区、黄陂区等武汉市郊,曾经有四个这样的“麻风村”。2010年,四个村合为一处,合并后的住院部主任朱立,被称为“麻风村村长”。据介绍,如今长期居住在此的村民共138名,平均年龄71.8岁,全部都已康复。

  “根据国家政策,每位村民每月有生活补助,看病吃药也都是免费。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朱立表示,由于麻风病导致的后遗症,这些村民大多鼻塌眼盲、手足残疾。因担心受到歧视,他们虽早已没有传染性,但都不愿回家。以往逢年过节,才偶尔会有一些村民的亲属前来探望。

  这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扭转,社会越来越多地给予“麻风村”一种平等的注视。据朱立回忆,从三年前开始,村里的人气渐渐变旺了,不但亲属探望更加频繁,有的甚至在村里住上几天,而且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义工也常常带着歌舞表演和慰问品前来,村民同吃同住,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近两年来明显感觉到,村民们抱怨少了,笑容多了。曾经与世隔绝的村子逐渐融入社会。”

  76岁的村民夏爹爹和老伴同患麻风病,五年前住进村里。“刚住进来的时候,很少有外人来探望,过年过节非常冷清。近两年明显感觉到,村里的人气越来越足了。”夏爹爹表示,平日里难免挂念儿孙,想着想着就老泪纵横。今年除夕,儿子儿媳都到村里来看望老两口,还住了一晚上,这令老两口非常高兴。

  “以往每年1月份,总会在村里举办文艺演出。这是村民们最高兴的时候。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护工韩秋喜介绍,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慰问。

  王爹爹告诉记者,一些村民种的蔬菜吃不完,拿到花山镇上卖,起初很多人不敢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了解到麻风康复者不会传染,他们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希望有更多人到村里做客

  72岁的村民戴爹爹,虽然双手都有残疾,但常常用残缺的右手夹着钢笔,一笔一划地写诗。

  “背井离乡别亲人,身在异地倍温暖……”戴爹爹拿出自己的诗集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从去年开始,他常常给来看望自己的陌生人赠诗,表达感激之情。

  戴爹爹表示,住进村里20多年,即使是过年,一个人守在电视机前看节目是唯一乐趣。如今陪自己聊天唠嗑的人多了,而且出村的路也修得平整,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叫到司机开车带自己出去转转。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