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好人】刘大飞:用青春与理想驻守麻风村(图))
因为服药,麻风病患者胡令君脸部黝黑,但她不再自卑,和刘大飞合影时她笑得很灿烂。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益阳报道
再过6天就是国际护士节了。湖南安化县一个小山村里,一群
麻风病人开始准备礼物,有赶集买的土菜,有贺卡,还有自创的小诗。
礼物准备送给他们共同的“闺女”刘大飞,一名长相美丽笑容灿烂的“70后”女子,26年坚守麻风村服务麻风病患者。在医患关系出现各种问题的今天,刘大飞的坚守让一切显得如此纯净。
人的一生有几个26年?26年的光阴让刘大飞从小姑娘成为母亲,这里的生活让她懂得了更多的爱与责任。“在这里陪伴他们慢慢变老,这就是我的幸福。”
女承父业
故事还得从刘大飞的父亲刘存周说起。
刘存周是县里最早的麻风病医生,1983年便在大福防治所的前身——益阳天罩坪麻风病防治站工作,当时,麻风病规定隔离治疗。一提到麻风病,很多人就把它与“歪脸、斜嘴、烂手、断腿”联系起来,唯恐避之不及。但刘大飞时常跟在在父亲背后,看着他给病人治疗,人手不够时,还会帮忙递药打下手。
“从小在麻风村长大,我不觉得麻风病有多可怕。”1990年,19岁的刘大飞从卫校毕业,她选择回到从小长大的麻风村当一名麻风病护士。刘大飞说,麻风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现在住在这里的病人,其实都已治愈,即使极个别人体内还残存有少量的麻风杆菌,但已没有了传染性。
2001年,父亲去世,刘大飞正式接过接力棒,开始独当一面。
“
麻风病人的溃疡护理要格外细致,他们伤口处的神经大多受损,没有知觉,只能靠医护人员细致观察。”给麻风病人溃疡伤口换药是她每天工作的重头戏。为了让病人舒适一点,刘大飞找人定制了换药用的支架。
心理疏导
43岁的胡令君其实很爱美,2014年诊断麻风病后,她失去了爱美的权力。
2014年,胡令君刚来防治所时,全身遍布麻风瘤,面目狰狞,她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一言不发,连医护人员也不搭理,刘大飞好几次试着和她沟通都无功而返。
看着胡令君消沉的样子,刘大飞格外留心她。胡令君不肯开口说话,刘大飞仍坚持跟她沟通,还时不时鼓励她,“精神不错呢,今天气色好多了。”看到胡令君衣服破旧了,刘大飞给她买新的,还常给她送去水果。
经过长达一年的心理疏导,刘大飞终于敲开了胡令君紧闭的心门。现在的胡令君开朗爱笑,不时主动护理其他病友,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其他病人的心理导师。
麻风瘤的影响还在,尽管因为服药脸部黝黑,但现在的胡令君又爱美了。刘大飞送了她一个发箍,粉色,很漂亮。胡令君每天都戴着,和刘大飞合影,她笑得很灿烂。
今年元月,胡令君因麻风药物反应两次病危,大家及时将她从“鬼门关”抢救过来。胡令君出院时热泪盈眶:“以后这儿就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了。”
继续坚守
26年的坚守,麻风病人对于刘大飞来说不只是工作上的护理对象。因为麻风病可防可治,现在的麻风病人可以选择居家治疗,但歧视还是存在。
“比起身上的疼痛,其实病人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对于每一位麻风病人,刘大飞都格外细心。有时,刘大飞去病人家里复查,要走上10多里山路。而每次前往病人家里,刘大飞也会特意脱掉护士装,假扮病人的远方亲戚。
26年间,刘大飞多次有机会调离防治所,她离开过7个月。说起这段日子,刘大飞禁不住流眼泪。丈夫雷鸣调往安化教书后,2011年,她被调到县疾控中心。在县里不用每天去换药,也不用到病人家去检查,这让她很不习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7个月后,刘大飞申请调回镇上,回到大福防治所,回到熟悉的麻风村。离开的日子,麻风村很多牵挂她的病人经常跟她打电话,回来后,大家“奔走相告”。2013年,雷鸣也选择回来,回到镇上的职业中专,两人一起坚守在镇上。
“也许余生都在这里,离不开了。”说完这句,刘大飞笑了,灿烂无比。
一起坚守的还有担任医学检验工作的“90后”高斯娜,美丽的长相美好的年纪,她在麻风村显得“不合时宜”,“是刘大飞姐姐给予我正能量,让我从一开始的恐惧不安到现在的温暖感动。”
2015年护士节上,高斯娜作为代表在全国演讲,里面的一句话让人很是感动:因爱而坚守,因坚守而尽责。我感谢这份工作,因为它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坚守,什么叫奉献;我感谢这份工作,因为它让年轻的我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