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战场“替身”的制胜之道

2019-03-20 03:29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战场“替身”的制胜之道

俄军多种充气式军用假目标形神兼备。照片提供:支点

  近期,美国空军授予雷声公司一项价值961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生产微型诱饵导弹(MALD)。MALD是一种空射导弹,具有诱饵和干扰能力,可准确复制美国及其盟国多种飞机飞行剖面和特征。根据公开数据,2019财年美国采购各种干扰诱饵弹的数量,较2014财年足足翻了一番。这些几乎不具备直接杀伤能力的诱饵弹,为何备受美军青睐?专家称,诱饵弹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隐真示假,保护飞行员和飞机的安全。

  诱饵弹是一种典型军用假目标,造价低廉。《水浒传》中的李鬼,因冒用“黑旋风”李逵的名号为非作歹,最终成了李逵的斧下之鬼。然而,在军事舞台上,有着战场“李鬼”之称的军用假目标却以能成功冒充各类武器装备而立足,而且冒充得“风生水起”——无论飞机、坦克还是大炮,它们演谁像谁,是最专业的“替身演员”。

  低费效比

  本小利大催生战场“替身”

  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如果说战争是世界上最“烧钱”的行为之一,相信没有人会表达不同意见。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不论是发起进攻的一方,还是组织防御的一方,只要战事一开,必然都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毋庸置疑,战场上消耗最大的就是武器装备。因此,最大限度地保证武器装备完好,无疑是降低战争消耗的有效途径。这种情况下,军用假目标就派上了用场。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就曾成功运用军用假目标。1999年3月24日晚,美国海军“菲律宾海”号导弹巡洋舰发射了一枚“战斧”巡航导弹。荧屏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枚巡航导弹精确命中普里什蒂纳机场,一架南联盟米格-21战机瞬间被毁。

  这种场景在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78天狂轰滥炸中司空见惯。对于拥有“发现即摧毁”能力的北约军队来说,于千里之外精确“点穴”实属常规操作。

  可就在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兵的第一天,被炸得“底朝天”的普里什蒂纳机场突然像变戏法一样飞走了11架米格-21战机。不仅如此,南军还有大约250辆坦克、450辆装甲车和600门大炮陆续撤出,令北约军队直呼“万万想不到”。出现这种场景,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被“摧毁”的“战机”“坦克”中,大部分是南军精心设置的军用假目标。狂轰滥炸中,北约有相当一部分先进武器都打在了这种军用假目标上。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从科索沃发出的报道说,“北约部队在科索沃只找到3辆被炸毁的坦克,而其余全是假坦克假大炮。”对北约而言,高精尖武器屈“才”打“假”,不仅丢了自家的脸,更丢了兜里的钱。

  军用假目标的优势之一是低费效比。瑞典有家专门制造假目标的“梭鱼”公司,它的广告语别具一格:“我们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每被击中一次,就会为您节省数百万美元。”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不妨来算一笔账:一辆真正的T-80主战坦克造价超过200万美元,一辆1∶1充气型T-80坦克假目标造价不足2万美元,而一枚AGM-65G“小牛”空地导弹造价高达12.3万美元。这样里里外外一算,如果“白菜价”的假目标能被一枚“真金白银”的导弹击毁,那真可谓“死得其所”了。

  《战争经济学》中提到:“金钱是战争的力量源泉”“谁拥有最后一块钱谁就总是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使用军用假目标成功骗过敌人猛烈炮火而保存下来的武器装备,很可能就是赢得战争的最后砝码。

  高仿真度

  以假乱真全靠“内外兼修”

  一场大雾,数十战船,若干草人。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古代成功运用军用假目标的经典战例之一。

  上世纪以前,由于侦察手段单一,战场感知能力有限,军用假目标往往只需依靠 “画皮”功夫就能收到奇效。而当前,侦察与监视技术飞速发展,陆、海、空、天、电磁五维战场充满可见光、红外、雷达、声响等现代探测器,作战对手无一不是“火眼金睛”,稍有疏忽,军用假目标就会原形毕露。不过,如今战场“替身”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不仅在外练“筋骨皮”上有所精进,更习得了不少“内功心法”,迎来了“替身演员”的又一春。

  从“外在招式”上看,现代军用假目标主要突出了“快”“真”“稳”三个特点。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