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清水芙蓉素以为绚

2019-03-18 00:4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原标题:清水芙蓉 素以为绚

清水芙蓉素以为绚

《荔枝红了就回来》

  兆原 著

  花城出版社

  2014年8月

  定价:26.00元

  逐一读过姚泽源先生的数十篇作品,又选出一些重读复重读,甚为喜悦。《散文》月刊自一九八六年八月号发出他以“兆原”为笔名的《三月红》,至今已近三十年。《三月红》之后,又陆续发表了他的《展翅吧,鲲鹏》《月台上》等若干篇作品。从此我的大脑记忆里就生成了一个隐隐约约的信息链:三月红——兆原——姚泽源。读过兆原的散文书稿,我的混融一体的印象是:这么清,这么亮,这么平远,这么暖香。

  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散文,只要忠诚地记录当代的人物,那就忠诚地记录了历史,就是对于历史尽责任。至此,我想起德国学者卡西尔说的:“历史的实在不是事件的不变顺序而是人的内在生活。”高尔基说:“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兆原的文字是优美秀润的,平远淡香,连带人声鬓影花姿:“薄薄的树叶几近透明。”“雪花在飘,轻轻地,轻轻地洒在楼树掩映的校园。”“琴声,像湖边蘸水的柳条。”“碧透的白兰树缀满了象牙白的花蕾,绽放着形似莲花但却洁白的花朵。仿若斗篷上的宝石,又像夏夜里闪烁的星星。朵朵浑似粉妆玉琢,幽雅飘逸。”……这些叙事带有古雅之美,读之如入古画意境,仿佛远远欣赏一幅画,却不知不觉向之贴近,进入了。兆原的文字又是静美的,有波澜,但起伏不大,因静极而喧哗,静得太久就喧哗了;因素极而绚烂,素到如初雪皎白就绚烂了。细细品味会得到仿若天性优美、性情敏感的人在春日的暖霭下小心翼翼地舒展腰身,免得惊醒正在小憩的大地之灵的慈悦的感受。

  兆原文字又是得了中和之气的,含弘的心尊重人与万物,没有怨恨暴戾之气,因宽厚而能忍能容,因同情而载悲载欣。某一意义上受到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有些文字精致而有情节,仿佛微型电视剧脚本。

  兆原是有自己个性语言的散文作家,数十篇散文作品连带作家的性格、风貌、经历亦即他这个“人”,一起恭逊地肃立于读者目前接受检阅。

  兆原常常情不自禁地赞颂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全方位的深厚的恩泽,所到之处记录的国内外多地人情物华,无一不是写给大自然的赞词。这些文字蕴涵了他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恭顺、敬意与敬畏。我真切地以为,他的个人性分、观察立场、文字表述,以及执两用中、不偏激的思维用事特征,是很适合于描绘大自然的。大自然的立法原则,我想,不外乎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物物平等各安其位、念兹在兹开物成务、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兆原看重天人合一的原则——其实也是极高的道德原则——对于人类的拯救,他在散文《家住岭南荔枝村》中,例说一个崇文重教的村庄的人们对于天人合一说的具体落实,并由之代为大自然引出教训:

  以文化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使村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山川、草木融为一体。很早,村子里就立下民约,不许轻易砍掉祖宗留下的林木,特别是荔枝树。家中无灶火,可以拾荔林掉下的枯枝残叶,或到罗浮山割草打柴。因此,当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炼钢铁时,村干部也不得不听从老人的劝说,对村后那一片茂密的荔枝林手下留情。许是为报不杀之恩,当六十年代初闹饥荒时,村后的荔枝树却长出了比丰年还丰硕的果实,给饥肠辘辘的村民以果腹。后来,村民还把未吃完的荔果晒成荔枝干,并伴之以番薯、米糠等物,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可以说,是那一片荔枝树救了村民的命。此后,村民对村后的荔林更为爱惜。

  读到此处我很高兴,因为他发现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深层关系,眼前一些具体的事物同宇宙普遍原则的关系,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某些不可见事物的“深”。思想者到了晚年往往自道体验云:能够持久而自由地沉思静虑的人是有福的。而就人在地球上的根本处境研判,思想美是高于艺术美的。

  他有一个散文作家必须具备的长处,这就是注重记忆的积累和经常性的文字抒写,对生命,对故事与故实,对所闻所见,总是念念不忘地表达了留恋的意志,为自己也为他人,为我们古老悠久的民族,以心手之勤延续生命之久长。这是须要持久用功的。优秀的散文作家知道,要写好作品,不会选材不行,有好材料不会使用更不行。兆原用好了他的素材积累和心智积累,他写得最顺手因而为自己和读者喜爱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生命中最是他的部分。一个注重观察积累的散文作家一辈子都不会缺少素材。

  人一面有前进的意志,一面又有留恋的意志。留恋的意志导致精神丰富,产生了个人和人类的精神史。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