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海口晚报数字报·海口网

2019-03-15 00:1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西天庙

  大姓有族谱,村村有公庙,海南庙宇文化堪称中华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单元。从城乡历经风雨的大庙小庙中,均可窥寻到一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文原脉。昨天,本报拾遗海口乡间古文化小组,由著名文化学者刚峰带队,探访“城中村”竹林村深巷里的西天庙,既为500年前乡贤“海南吟绝”王佐的传奇身世和精彩诗文而兴奋,又为供奉海南本土历史人物为神灵、长达400多年古庙所传达出当地民众的信念而感动。

  A

  王佐传说

  穿越历史云烟

  西天庙,庙名如佛如仙般的名称,里面供奉的却是自古以诗文闻名的明代海南名士王佐,让拜谒者顿生一种诗情画意的轻松感。王佐与丘浚、海瑞、张岳崧并称“海南四大才子”,其中王佐以“吟绝”著称。

  《咸丰琼山县志》等记载称:“西天大士庙,在海口所城西二里许”。老一辈人说去“街上”指的多是得胜沙路一带,位于如今得胜沙步行街后侧,这座海南现存为数不多的年代较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古庙,老海口干脆叫它“西庙”。

  西天庙坐落在义兴街这条狭长的巷道上,坐南朝北,占地千余平方米,共三进两厢,中间有拜亭和天井相隔。前两进房子已变成文化活动中心,有老人闲坐看电视,门楣窗棂上下有精致的花鸟等木雕,斗拱和主梁下方的墙壁有成套彩色故事,这显现了闽南一带古建筑特点,画像人物衣袂飘逸,生动形象不亚于现实中人。王佐彩雕神像供奉在有玻璃罩住的神龛之上,所戴的头冠不是官帽,手持一把扇子,平淡从容、悠然神态如同在世时晚年归家后,优游山林吟诗作赋,或密友互访传授学业。

  王佐1428年生于今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7岁丧父后,随母唐朝选(唐舟的侄女)来海口,在其外婆家海南第一文化名村攀丹村,师从名师唐舟、丘浚,乡试中举后入国子监读书,虽每试名列前茅,但终未能考取进士。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年近40岁时步入仕途。从政二十余年,晚年返乡,于1512年逝世,享年84岁。

  王佐官职不大、名气也远逊于海瑞、丘浚,缘何在他从未谋政的海口,在隆庆年间(1567~1572年),琼州商民于海口关厂坊(今义兴街)立西天庙奉祀,将他羽化成神?

  对此,民间有诸多传说。竹里村老人说,古时附近各村庄渔民出海,一段时间总是遇上恶劣天气,有的一无所获,有的船毁人亡,有只木船上供奉着王佐,便一直出入平安。经过流传,渔民们便都认为王佐是护船的神灵。

  各朝代海南地方志均简单称“明乡官王佐灵显海上,祈祷立应,故海口商民虔祀之”。《道光琼州府志》称,王佐死于海难。《民国琼山县志》则记载乾隆三十五年清朝官员说法较为详细,说王佐死时,大雨磅礴,电闪雷鸣,声震山海。家乡人以此为异象,移尸其住所西边小庙而祭祀。自隆庆以来,沧海桑田,而其庙灵验依旧,商贾、居民烧香不绝,庇护者众。

  民间和官方各种版本有关王佐被奉为海口地方神灵之说,全然没有诗意,反倒有一种穿越历史云烟的沉重。

  B

  重修圣庙

  彰显文化与正气

  对于清朝人来说,明朝所建的西天大士庙,已经是很有年头了,王佐虽已在前朝过世,但其正直为人和精彩诗文却至今流芳于世。

  西天庙建成后,屡毁屡建,现存的西天庙,是清代的建筑物。宏大的头门上,石刻“西天庙”,为清代琼籍探花郎、著名书法家张岳崧手迹,显得苍劲有力。张岳崧在他参与编纂《道光琼州府志》建置志坛庙等篇章中,均不忘提及该庙与王佐。

  在乾隆三十五年记述的《重修西天庙记》一文中,介绍了一对林氏父子等人维修该庙之事。丁丑年,有卓行科贡生林世圣想修葺此庙,不料,梦想未实现就去世了。其子继承先志,召集乡民,再修此庙,众人踊跃捐赠,得钱九百元,于辛巳年秋竣工。一时间,庙宇焕然一新,乐善好施者,尚德崇贤者,故记而镌石于碑。

  从这篇短文中还可看到,西天庙重修前后,清朝雷州府和琼州府两地众多官员,受朝廷派遣来治理琼州,初见该庙得知祭祀的是前代名贤王佐,多是恍然大悟,称“精英所育,万劫而不磨灭”,在多次造访王佐的家乡及其在琼足迹,读其各种书集后,大叹公之才德,一致认为其庙享誉千古是理所当然之事。

  西天庙始建距今有44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海口政府也给予两次“如旧”维修,虽有岁月风尘,但清秀面目如神光不老。读其第一进房横批为“神光普照”的对联:西天祥光高照海南大地,王佐功德普施环宇众生。又看到附近小巷墙壁上今人所题诗句:“竹林郁葱葱,贤杰留迹踪;王佐恋竹声,圣庙听民衷”,你会将世人痴心不改为王公建庙修庙护庙的真实故事暂放一边,不由得心底感叹:这也许是老海口最有文化和正气的地方!

  C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