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小说需要虚构,但不能向壁虚构

2019-03-05 06:0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最主要的体裁,小说是一种虚构文本,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所谓虚构,就是小说的故事不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出现过的,而是要依靠作家的想象来构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小说作品的成功,看的正是作家想象的翅膀飞得有多高。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无一不是由作家虚构出来的,这种虚构形成了小说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

小说的虚构,不仅是指各种以幻想、武侠、神怪、穿越等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更是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的一个要求。自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全世界的小说创作波澜壮阔,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给我们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大批具有经典性的作品。作家通过一个又一个虚构的人物群像,将他们世界观寄托在他们塑造的人物身上,不断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登上新的高度。

但是,小说需要虚构,却并不等于作家可以脱离现实向壁虚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甚至推动人类世界的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作家在深入社会以后,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作家将各种各样现实世界中的人物集中起来,提炼出具有文学价值的质素,将其塑造成一个典型形象。因此,这些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都深植于现实的大地。如果违反了这一点,作家在创作中只是凭自己的小聪明“信马由缰”,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就不会让读者感到可亲,整个故事也会让读者产生虚假的印象。

这种向壁虚构在我国近来出现的一些长篇小说中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最近几年,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与发表一直很热闹,年轻作家的创作力正在爆发,知名作家也时有新作呈现,但一些小说中的情节很生硬,正在损害着这些小说的质量。情节生硬,倒不是说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而是说它即使有发生,也因为不合生活的逻辑而缺乏文学性,从而使整部作品失去了价值。最近颇受评论界好评的作家周大新的新作《天黑得很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天黑得很慢》是一部描写老年人养老生活的长篇小说,在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逼近的背景下,作家敏感地捕捉到这个题材,无疑是有价值的。作者选取了一个保姆和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这本来是一个富有温情的故事。但小说写到最后,在老人意识完全丧失以后,保姆为了唤醒其意识,竟然听从一个深山老道士的指点,用自己的奶头日日摩擦其嘴唇,用几个月的时间唤起了他的亲情记忆。小说就在这样充满华彩的乐章中结束。但读到这样的故事,读者非但不会感到小说的美,反而因其违反生活常理而感到恶心。保姆与老人长期相处耳鬓厮磨,日久生情不是不可能,出现男女之间的调情也可以理解,但这样的事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要以此来唤醒痴呆症老人的意识,却毫无科学依据,也就违反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当然,小说是文学创作,不是医学报告,作家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构思,但这样的构思由于缺少了生活的依据,只能说是一种向壁虚构,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败笔。

近年来,一种叫做“非虚构”的作品越来越流行,很多文学期刊热衷于发表这类作品。但是,“非虚构”本质上是与文学的虚构性对立的,它以记载真人真事为任务,甚至可以说它是拉长了的新闻报道或历史报告,但当它们在文学期刊上登堂入室的时候,它们到底有多少真实性是充满疑问的。而“非虚构”之所以能流行起来,不能排除的一个原因,正是在于一些以虚构为特点的长篇小说,情节虚假、扭曲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读者只能对小说远离,干脆用“非虚构”来填补自己的阅读空间。

对于以虚构写作为“看家本领”的小说作家来说,“非虚构”的盛行印证的是他们的失职。现在,很多作家见“非虚构”走红,对此类写作抱有很高的期望,纷纷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深入生活或进行采访。其实,只要忠实于真实,“非虚构”写作必然会受到很多局限,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沉入生活后得到的材料融入自己的小说中去,通过虚构的手法来创作出好的小说作品。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