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关于人民军队,法国传教士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

2019-03-09 22:4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关于人民军队,法国传教士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

什么可以任时光冲刷而不朽?回望我军90年奋斗历程,“不朽”的优良传统有很多,而艰苦奋斗作为起家本钱、传家之宝,作为立军之本、取胜之道,无疑是最朴实、最本真、最恒久的一抹亮色。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署名文章《“东方魔力”撼山岳 “兴国之光”映征程》——

关于人民军队,法国传教士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

纪念建军90周年系列谈(11)

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为什么赢——

“东方魔力”撼山岳 “兴国之光”映征程

■魏德明

什么可以任时光冲刷而不朽?

回望我军90年奋斗历程,“不朽”的优良传统有很多,而艰苦奋斗作为起家本钱、传家之宝,作为立军之本、取胜之道,无疑是最朴实、最本真、最恒久的一抹亮色。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深入延安采访后,把烙上艰苦奋斗精神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看成是一支“神奇的队伍”,虽然衣衫褴褛、缺枪少弹,但具有“东方魔力”,闪烁“兴国之光”,“上帝也征服不了”,“是无法打败的”。

这个评价无疑是具有洞察力的。

艰苦往往容易流于表象。但斯诺看到的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清苦,更多的是透过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用降落伞布缝制的背心等细节,洞察到了人民军队面对艰难困苦展现出的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任何一种精神都不是自然自发形成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非人民军队的“胎记”,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既有客观条件、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原因、内在动力的驱使,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过程,经历几多浴火重生,几次凤凰涅槃。

我军建立之初,没有摆脱“官靠薪,兵靠饷”的旧方式,大部分官兵仍是奔着“当兵吃粮,领饷养家”而来,并没有做好吃糠咽菜、流血牺牲的艰苦准备。所以,当起义受挫、战斗受阻,薪饷难以为继时,一些人便“开小差”“当逃兵”,甚至背叛革命。

正如南昌起义后,我党我军内部报告所述的那样:“仅行军数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几乎完全丢尽,大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四千。”这样的状况,各部队皆然。

血与火的事实反复证明,艰苦是相对的、客观的,而奋斗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艰苦与奋斗没有必然的联系,艰苦卓绝之环境不会自然激发出奋斗拼搏之激情,更不会自发固化为一种优良传统、思想品格、政治本色。

内因决定外因。精神的站立才是真正的站立。当人民军队历经“三湾改编”转型重塑、“古田会议”铸魂洗礼之后,才真正有了“魂”、有了“根”,艰苦奋斗也才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

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曾经朝夕相处18个月的红军战士:“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特派观察员徐佛观在一次宴席上发现,共产党的将领“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萧克“从颈延髓的地方,陷入很深”,但是“他们早已胸怀大志,当时是急忙展开建立太行山基地工作的”。

诚如斯言。人民军队嚼苦成甜、视死如归的背后,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信仰,让他们甘愿以苦为乐、以艰砺志,铸就了稳如山的精神底气,挺起了打不垮的钢铁脊梁,将星星之火催燃成普照东方的绚丽日出。

当艰苦奋斗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时,承受磨难便转化为一种精神享受。环境有多艰苦,奋斗就有多强劲,胜利就有多辉煌。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