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2)

2019-06-22 00:4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除了熟人作案,藏于网络中的恋童癖也不容忽视。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嫌犯把自己QQ资料年龄改成十几岁,用钱诱惑那些男童,说哥哥想看你洗澡,我给你充Q币…或者经常在游戏里说要不要来哥哥这里,把游戏号借给你玩。

而这种恋童癖的施害者,日常的工作、社交、生活都表现正常。如果你想想知道恋童癖是何种人类,可以看这部:

《Michael迈克尔》

导演最冷静、最正常的语气,从一个恋童癖性侵者的角度,去说一个最不正常的故事。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男主迈克尔神秘内敛,还升了职。可终究还是个恋童癖,于是忽略女同事的主动示好,在小酒馆和老板娘的一夜情也有障碍。

迈克尔就像一个单亲爸爸带着孩子和谐快乐的生活。每天一起吃饭、看电视、偶尔还会外出郊游、过圣诞节互送礼物。

被囚禁的男童起初不知道自己被“侵害了人身自由和安全”,还会写信给父母,当然信都被迈克尔留下了。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期间小男孩有很多呼救的机会,为什么没有呢?

迈克尔给他洗脑,告诉他自己的父母不喜欢他了,不让他回家了。这种心理折磨初期是奏效了。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迈克尔在至始至终表现的都是那么温文尔雅,无法与阳光下的阴影扯上联系。而他心底那些无处排遣的控制欲,最终通过这样一个受他操控的小东西得以发泄。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他有冰冷的理性,做事严谨有条理,孩子生病,他悉心照顾,同时做好两手准备,挖好坟墓;

另一方面,他有半个孩子人格,两人一起看动物,打雪仗。

这些呈现,都很符合FBI们对恋童癖的profile。画面都太贴近生活的真实,以至于差点就让人忘了他是个经常性侵男孩的罪犯。

直到看到这一幕,才让人意识到他的本性——孩子病了,他去清洁车厢,去林子里挖土。外一孩子死了就埋在那里。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这些在镜头前被放大的细微动作、眼神、语气,是我们唯一可将这些施害者从身边辩认出来的标准

手法来看他肯定不是第一次做案。那以前的小男孩到哪里去了呢?根据看犯罪片的经验,一般就是杀掉或者转卖掉。

后来他打算再诱拐一个小孩,也许给小男孩找个伴儿,也许是对小男孩厌倦了。

最后孩子是否逃了出来?留个悬念。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第三部说说丹麦版的《熔炉》

先重述一个观点,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统治地位,个人行为会不自觉地服从群体意识。

人类自身基因中不可避免地仍残留着某些兽性。每一个个体意识中都潜藏着暴力因子,在个体未融入群体之前,这种暴力因子处于暂时休眠状态。

一旦融入群体之后,暴力就会被唤醒,进而转化为群体暴力,群体暴力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破坏性极大。

剧情和《熔炉》相近,兄弟俩遭受来自校长的性侵和心理折磨事件。

校长反复的批评纠错,让孩子们乖乖服从。因此一旦有事情发生,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自查。

即使受了校长欺负。有了这样的自责心理作为基础,根本都不知道拒绝和大声求助这个选项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两小孩试图逃跑的时候,校长首先不是个人施暴,而是煽动集体。

群体性失言、群体惰性、旁观者效应、沉默的大多数最是容易造成群体极化,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而煽动集体暴力能造成如何严重的后果?

《美国田园犯罪故事》里有答案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根据震惊一时惨案改编,血淋林的记录了群体暴力。案件真实的主人公 ↓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案件发生在1965年。Sylvia 是印第安纳州一起谋杀案的被害人。

这些成年人,匿名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性侵经历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