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传教士福开森与南京大学博物馆

2019-06-20 01: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传教士福开森

传教士福开森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12月10日报道,江苏省首家高校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南京大学博物馆珍藏着九千多件文物珍品,而南京大学文物收藏的序幕则是由一位名叫福开森的美国传教士揭开。

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生于1866年,1886年来华传教,1888年在南京创办了汇文书院(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并任首任院长。据百度百科介绍,福开森在华57年,对中国社会颇具影响,对中西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称为教育家,文物专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开森对中国文化兴趣浓烈,能说一口极流利的南京话,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

1934年,他在离开中国之前,无私地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千件左右文物珍品捐赠给了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金陵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合并,这些珍品就被陈列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他捐赠的文物中,最重要的有殷墟甲骨(曾由金陵大学的商承祚教授研究并著有《福氏所藏甲骨文字》一书)、王齐翰《挑耳图》(又名《勘书图》)、王右军《大观帖》、小克鼎(为西周青铜器 )和周尺。

此外福开森还于1896年出任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院,并在上海创办《新闻报》、《英文时报》、《亚洲文荟》。  

相关新闻

中国学者:传教士对中国正面形象的塑造

中国学者:传教士对中国正面形象的塑造

近些年,清末新政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在诸多研究中,对外国人如何看待清末新政关注不多。传教士一直不太关注中国的政治事务,但对清末新政却有较多论述和报道。到1905年前后,传教士对清政府和中国局势的看法趋向积极。正是在这一时期,传教士倾向塑造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并对西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