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年轻人是中国奢侈品消费主力 英媒:强调个性爱网购(组图)

2019-06-09 00:0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英媒称,当中国经济放缓、政府不满官员过度花销并倡导节俭之风时,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扩张更倾向瞄准那些“高收入,但还没有富起来的人群”,而非超级富豪们。
据路透社3月16日报道,在“高收入,但还没有富起来的人群”眼里,物以稀为贵。这些年轻消费者以彰显个性为傲,偏爱高冷地炫耀自己的奢侈手袋和标新立异的饰品。
报道称,社交媒体在助长着他们的购物习惯,像总部在北京的多品牌零售网站ShangPin.com、意大利的Yoox电子精品店以及连卡佛和老佛爷这样的高端百货商店。
“中国25至35岁的客户是Yoox最主要的买家。”Yoox国际市场总监Luca Martines告诉路透社。
她说,Yoox致力于市场品牌定位与大品牌相结合。据品牌营销专家称,根据在线奢侈品杂志《Jing Daily》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Celine和3.1 Phillip Lim等品牌已被列为最热门品牌。
尽管价格稍高,但像Tory Burch,浪琴以及Michael Kors这些消费者还可以买得起的品牌也很受追捧。但传统品牌卡地亚,路易威登以及古驰销售冷清,《Jing Daily》写道。
“如今,中国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不再墨守陈规。这意味着他们更愿追求奢侈品牌。”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时装设计和纺织品系主任Lionel Roudaut说。
Roudaut说,互联网也让消费者可以购买以前无法买到的商品。
延伸阅读中国奢侈品市场下滑的另一面


2015年1月24日,福建福州,乌山路大洋晶典百货的LV路易威登专卖店和橱窗,一位女性市民经过。
中国日报网2月16日电(涂恬)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经历了近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忧虑。而就在本土市场“萎缩”的同时,中国人赴海外购置奢侈品的“扫货”实力却开始引发全球的惊叹。此外,相比过去高调张扬的奢侈品购买行为,如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种种迹象或许正在预示着,中国奢侈品市场下滑的表象背后,更为复杂而深远的变化正在上演。
本土奢侈品市场下滑严重
来自多方的数据均显示,相比过去“风光无限”的发展态势,2014年以来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的下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5年1月20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咨询(Bain Company)正式发布了《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贝恩咨询表示,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已经经历了首次负增长,增幅较2013年出现1%的下滑,而受到宏观经济和消费者需求的影响,预计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走势或将与2014年相似。
而根据奢侈品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年度《中国奢侈品报告》,2014年中国消费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费额也已经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降,总消费额为250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为11%。这也使得中国奢侈品市场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比重由2013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1%。
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的下滑,也影响了各大奢侈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调研显示,2014年,各大奢侈品集团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额增长均出现了明显放缓。库存积压严重更是令奢侈品门店中的打折和变相打折成为常态,新店的开张速度也因此放慢。有观点甚至认为,长此以往,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或将逐渐成为国际大牌眼中的“鸡肋”。
海外采购奢侈品上升
与本土奢侈品市场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赴海外购置奢侈品,他们强大的“扫货”实力也正在不断引发全球的惊叹。
统计显示,虽然本土奢侈品市场出现严重下滑,但中国消费者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买家。2014年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46%。相比本土消费额11%的下滑,境外消费同比增长却超过了9%,达到810亿美元。这也就是说,2014年中国消费者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了境外。
这样一种明显的地区性消费分化已经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喜欢赴海外购置奢侈品的原因或许比想象得更加复杂。例如,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除了关税等导致的明显价格差异外,消费者更喜欢境外消费的原因可能还有“更少假货困扰”和“更多款式选择”等。
“虽然在中国本土市场遇到了难关,但是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还是让国际大牌们不得不继续重视中国消费者。而这样一种外热内冷的形势,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在中国奢侈品市场该如何走好下一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低调的高端消费增长
虽然伴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下滑,中国消费者不计成本买入奢侈品然后高调炫富的做派或将成为历史,但在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期后,一种新的购物风尚却也开始在中国消费者中逐步兴起,并不断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有观点甚至认为,这种风尚的兴起,无疑给未来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转型指出了“一条明路”。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在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市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价值300美元的高档内衣仍然热销。意大利内衣制造商La Perla在该地区一度难以卖出2000美元的无肩带胸罩等高档内衣,但去年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销量却增加了42%。上个月,La Perla在上海新开了一家男士内衣店,出售200美元的丝质短裤和3000美元的丝绸睡衣。
总部位于伦敦的高端内衣商Agent Provocateur表示,其在中国四家商店的销量至少高于预期25%。该公司在北京的一位销售人员称,卖得最好的商品包括一款价值人民币1475元(人民币,下同)的白色胸罩,和一款1940元的黑色蕾丝胸罩。
报道称,过去,中国消费者以对定制手包和镶金iPhone手机壳的嗜好闻名,但目前在政府开展节约运动的情况下,他们正在极力避免炫富行为,比如展示着闪亮品牌LOGO的奢侈品等。根据贝恩咨询的数据,包括珠宝和服装在内的奢侈品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1%。
而现在,很多中国人开始把财富藏到了衣服里面。咨询公司Frost Sullivan大中华区的主管Neil Wang表示,高端内衣的销量自2012年起持续增加,去年占内衣总销量的30%。
市场观察者表示,尽管对奢侈品的需求降低了,但仍在持续。“人们仍然想要一种秘密的放纵。”智威汤逊(JWT)广告公司的亚太首席执行官Tom Doctoroff说。
这样一种风尚的出现,也帮助一些业内人士重新拾起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观点认为,高速增长时代过去后,中国奢侈品市场2014年的下滑或许意味着“拐点”的到来,奢侈品牌们此后需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特点调整战略,告别“地盘战”时代已经成为了必然。想要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奢侈品牌们就必须及早适应他们不断提高的购物品位以及更加低调的做派,将心态由过去的“到哪里寻找增长”转变为“想办法创造增长”。
“对中国市场而言,奢侈品牌面临的挑战是无可回避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可以确定的是,轻松摘取果实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2015-02-16 15:36:04)
延伸阅读中国消费者奢侈品热衷度降 偏爱标识不明显品牌
英国《金融时报》亚当·汤姆森报道 对欧洲的高档时装和烈酒品牌来说,近几年在中国做生意绝不轻松。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政府对商人与官员之间送礼行为的打击,已经大幅削弱了这些品牌的销售增长和利润。
但随着各大品牌—从人头马(Rémy Martin)和马爹利(Martell)到古驰(Gucci)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努力在这种新环境下展开竞争,有一件事变得极为明显:面对中国新的节制风气,一些集团要比其他同行表现得好一些。
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披露,2014年下半年该公司在中国的葡萄酒和烈酒的同店销售同比下降6%。受此消息影响,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集团的股价收盘下跌逾4%。
然而,就在同一天上午,爱马仕(Hermès)表示,按固定汇率计算,该公司2014年最后3个月在亚洲(不包括日本)的高档皮具、丝巾和时尚单品的销售增长8.9%。
在这些最新数据的推动下,这家以凯利包(Kelly)和铂金包(Birkin)著称的奢侈品集团的年度销售额超过40亿欧元,这在其178年的历史中还是首次。它也意味着,爱马仕的收入将超过其竞争对手古驰,后者将在最近发布2014年年报。
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Exane BNP Paribas)奢侈品分析师卢卡·索尔卡(Luca Solca)表示,爱马仕在如此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短—一年前,爱马仕在华销售增长近16%。
索尔卡解释称:“中国消费者喜欢新奇的东西,因此相比较而言,爱马仕刚刚进入亚洲市场的优势会继续有利于其增长。”
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爱马仕扩张的速度也较为缓慢:它只在15个城市开设了22家门店,远不及古驰和路易威登等品牌近几年的扩张步伐。去年接近年底的时候,爱马仕位于上世纪20年代原上海市警察局、占地1100平方米的新店开业,该集团宣布,计划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在中国每年只开一家门店。
爱马仕在法国品牌中一枝独秀的第二个原因是,其产品没有明显的“标识”和“眩目设计”—与希望标识显眼靓丽的企业送礼客户相比,爱马仕更符合个人消费者的低调品味。
正如跟踪中国消费需求的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分析师特雷弗·斯特林(Trevor Stirling)所言:“你可以挎着爱马仕手包去餐馆,不会引发太高的回头率。”
相比之下,其他许多高调的奢侈品牌受到了被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的索尔卡称为“蝗虫场效应”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往往会大肆购买一个新的品牌,然后迅速寻找另一个品牌。索尔卡说:“中国消费者现在聚焦于一个新品牌,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新品牌。”
结果是,西方奢侈品行业的大品牌,不仅未能抓住那些更成并转向小品牌的中国消费者,而且还错过了那些不再送礼、仍然不太成熟的消费者。它们也不可能吸引对奢侈品有着强烈渴望的消费者,因为这些人只能选择较低价位的品牌。
对保乐力加等品牌来说,中国新开展的节制运动简直太残酷了—对较小且更专注白兰地酒的制造商人头马君度(Rémy Cointreau)来说更是如此。这里仅举一个例子,中国现在占到人头马君度营业利润的10%至20%。两年前,这一比例达到40%。
这种下降充分说明了此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当时保乐力加和人头马在华销售每年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前者制造马爹利白兰地,后者制造超高档白兰地酒,比如售价高达2800美元一瓶的路易十三(Louis XIII)。
中国对白兰地的需求极为强劲,到2013年,中国在全球白兰地消费价值中的比例从2003年的13%升至45%。正如伯恩斯的斯特林所言:“所有人都知道,市场迟早会发生改变。”
那么,随着中国人口味发生变化—并且下降,未来将会怎么样?
对烈酒公司来说,在中国庆祝春节节日的时候可以发现明显的线索。保乐力加周四警告称,今年中国春节日期靠后已经影响到其季度销售。
然而,总体而言,人们越来越认同未来将会更好的观点。
野村(Nomura)饮品分析师伊恩·夏克莱顿(Ian Shackleton)指出,对中国的出口已经开始复苏,去年后半年仅下降了6%,而去年第三季度则下降了9%。他表示:“潜在趋势正在改善。”
与此同时,人头马和保乐力加正在竞相改变它们的产品组合。人头马正在推广1738,这是其旗舰产品中的中档白兰地,售价约每瓶113美元。
就保乐力加来说,该公司开始推出让中国人更买得起的白兰地品牌,比如马爹利名仕(Martell Noblige)是另一款有着极具现代感瓶身的中档白兰地,它的售价是75美元,而经典的XO白兰地价格为150美元。
这种新的定位可能也不错。尽管斯特林相信,2015年中国销售将会好转,但他也承认,现在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他说:“我们正处于复苏的临界点。但我们永远也回不到过去那种推动增长的环境了。”
(2015-02-15 09:36:00)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人所购奢侈品2/3来自境外 美欧将受益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
外媒称,奢侈品公司有了新的金科玉律—卖给中国人,只是不在中国。根据汇丰银行发布的新报告,中国人现在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占据近1/3的份额,但是其中约有2/3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2月3日报道,这份名为《走遍全球的购物者》的报告说,未来若干年,中国游客将成为推动奢侈品行业增长的最大力量。他们的消费会逐渐走出香港、澳门,向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推进。
欧洲预计将是今年的最大受益者,原因是欧元贬值,欧洲购物旅行成本降低。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游客对法国奢侈品销售总额的占比为40%,对意大利的占比为35%,对英国的占比为25%。报告说,中国游客在巴黎会把80%的消费预算用于购物,也就是约1.1万欧元(约合7.75万元人民币)。
报告还说,在美国,中国游客的消费占比仅为10%,但是预计这个数字会增长。报告说,到2021年,中国赴美旅游人数会是现在的4倍,“奢侈品行业应当受益匪浅”。
中国反腐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对国内高端商品销售造成影响—这些高端商品包括手表、手袋、红酒和跑车等。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集团刚刚宣布,中国市场持续低迷对其带来了不利影响。
汇丰银行说,奢侈品公司应该做的不是在中国境内开设更多的门店,而是应当更好地迎合在境外购物的中国人—提升服务品质、雇用殷勤周到的店员,(至少在法国)还应调整营业时间。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