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一个能把广播剧当成小说写的人

2019-03-23 14:3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原标题:一个能把广播剧当成小说写的人

  认识蔡晓江很久了,不敢说对他了解很深,但对他的文字有着很特殊的感情。这些年他创作出这么多部广播剧,而且大都获得了荣誉,确实不简单。我是写小说的,他是写广播剧的,广播剧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蕴含着更多的写作技巧。可他把广播剧当成小说去写,这就写出了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学的人物表现,一种听到了就能记住、而且能有联想的文本。

  蔡晓江选择广播剧的题材是匠心独具的,一般都是从文学大师的作品里寻找。比如《秀色》,就是来自铁凝的同名小说。这需要改编者的胆量,也更体现改编者的二度创作。铁凝的这部小说生动地讲述了秀色两代男人和女人们为水而生、为水而死、为水而荣、为水而辱的生存故事,而蔡晓江的这部广播剧《秀色》,把原来有的凸显出来,将原来没有的用声音再现给听众。人物之间的对话简单却极为灵动,听众虽然视觉看不到,但听觉确实有一种吸引,不知不觉间被带到那个找水和打井的艰辛岁月,让听众在潺潺流水中有了一种冲动。蔡晓江把音乐和效果以及对话的声韵都鲜明地调动出来,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种画面,那种人物对命运的抗争,还能吮到一种水的甘甜。根据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石头说话》也是如此,蔡晓江对这部原著的理解很深刻,于是石头就在他笔下的广播剧里说话了。他在这部剧里让时空穿插,让抗日战争的那个艰难岁月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对话,说得平静自如,背后却是惊心动魄。

  应该说,这部《四季故事》选集记录了蔡晓江这么多年的写作历练过程。从《情节》《冬日童话》《咱们工人》《喊海》到《四季故事》《岁月无敌》《石头说话》《布兰基小站的紧急停车》《小海豚的Q大调》,一部部渐入佳境,越写越纯熟,技巧越悄悄隐藏,大格局在逐步搭建。我曾经写过广播剧,写过了才知道很难,因为广播剧比电视剧表现手段少,可听众的需求很多,稍微松散了,稍微平淡了,听众就听不进去,就会果断“拧台”。蔡晓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就努力在听觉中寻找一种叙述的感觉,让听众听了一句就想继续听下去,而且一直牢牢抓住听众的心。在《情节》这部广播剧中,他表现一个剧作家回避真实生活而企图依赖电脑完成新奇创作的荒诞行为,蔡晓江就用荒诞写荒诞,采用了幻象与实象并行、梦境与现实交叉的双时空结构,把戏和戏中戏巧妙地拧扯到一块儿。他还在剧中设计了呼吸声、心跳声、脚步声、耳鸣声、谈话声、猫叫声、席梦思床垫声等几十种动效,用密集的音响向广播剧高地猛冲。听众感觉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也被一种新奇的表现形式所引动。和他聊天时,他总说,广播剧没有框框,就看你怎么表现。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蔡晓江创作的广播剧是有主流的,那就是反映时代。他创作的广播剧《咱们工人》,以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为轴心,反映了改革期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困惑。他以不动声色的叙述和行云流水般的情节展开,构架乐器厂下岗女工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故事。剧中人物不是概念、不是符号,是鲜活的人物,她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展示着不同的命运。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种种困惑和艰难,女工们不是唉声叹气,而是选择振作精神,发扬主人翁精神,敢于拼搏,最终高奏凯歌。她们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创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并开创了美好的未来。她们将理想变成了现实,将憧憬变成了幸福。纵观蔡晓江的十几部作品,都有一种潜在的观念,就是对生活和追求不放弃、不懈怠、不忘却责任,克服一切困难。精神有了,作品的内涵就丰富了。他总是把我们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写活、写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无可抗拒地逼迫着每一个人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蔡晓江的广播剧带给我们的思考。其实,真正的生活,就应该直面这些人生中的问题与困境,关注人文精神,创作平民生态。他创作的剧作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聚焦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他笔下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具有个性,比如《四季故事》矿井中生死与共的新矿工邱路、老矿工“老丈人”、大洪、大小子等;《喊海》中用钢叉与海狗搏斗充满侠义精神和环保意识的老扁;《冬日童话》中的哑童田磊和王奶奶;《秀色》中的品子和品子娘;《岁月无敌》中的芭蕾舞演员千姿、歌唱家方佩、自由职业者简松……这些人物大都是普通劳动者,各有各的沉浮际遇,但他们身上都有着玉汝于成的人格闪光点。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