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钓鱼”执法在各国都有争议(图)

2019-03-22 14:2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钓鱼”执法在各国都有争议(图)

 

  中国网友制作的“防钓鱼”车贴。在国外,“钓鱼执法也受到公众的质疑

  最近在上海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引起全国舆论的瞩目,让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遭受前所未有的拷问。其实放眼国际,“钓鱼”行为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英国警察会用“钓鱼”抓毒贩,日本警察会用“钓鱼”抓色魔,还有西方媒体通过“钓鱼”爆料重大新闻,更有美国FBI利用“钓鱼”诱使“中国间谍”上套,进而在媒体上恶心中国。形形色色的“钓鱼”事件中,有的因矛盾双方清晰的善恶对立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的则使“钓鱼者”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很常见

  英国:“钓鱼”警官染毒瘾

  英国最近也有一起“钓鱼”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在英格兰的兰卡斯特郡,一名吸毒者在9月29日向当地司法部门报告称,两名卧底警员长期不断唆使他向毒贩购买海洛因,作为办案线索。调查日久,两名警员也染上了毒瘾。当地的《兰卡斯特晚报》说,这位名叫杰金斯的34岁吸毒者在被逼无奈之下,向当地司法部门报告了此事。而当地法院最终裁定两名警员违背合法调查原则,判处52周的牢狱监禁。

  日本:用女警官钓“痴汉”

  在日本的电视报道中,常可以看见警察“钓鱼”抓罪犯的报道甚至录像。日本电车上骚扰女性的流氓较多,铁路部门的调查显示,大约70%的受访女性称曾受到流氓的性侵害。为此,电车上贴了许多“痴汉也是犯罪”的标语。“痴汉”在日语中泛指对女性进行性侵害的男性。由于犯罪人数众多,女性遭遇侵害之后又不好意思揭发,这让性侵害者很难被抓捕。于是,女警官便化装成女学生或者普通白领穿梭于电车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引诱“痴汉”上钩,然后进行抓捕。今年4月份,秋田市7名女警官身穿各种便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出现在街头巷尾。侦查中,一名24岁女警官突然被“痴汉”从后面抱住。女警官大声高喊,“痴汉”随后拼命逃跑,女警官紧追不舍,并高声呼唤同伴求援。终于在百米之外将“痴汉”逮捕归案。除了抓“痴汉”,日本警方还会用类似的“钓鱼”方式打击盗版、查处违法的色情酒吧等。

  问题多

  “钓鱼”行为越来越受到质疑

  虽然是颇为有效的执法手段,但“钓鱼”这种带有诱使性质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拷问,其作为证据的合法性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美国FBI被质疑诱使犯罪

  2000年,美国FBI为打击娈童癖者,派人在网上假扮男童父母,为儿子寻找“玩伴”,结果导致一名佛罗里达州男子上钩。这引起公众的不满,认为FBI是在诱使犯罪。当年6月,美国巡回法院判决“钓鱼”非法,理由是“构陷公民犯罪,无端扩大法律适用范围”。在美国,“钓鱼”执法是否合法,更多根据案例而非条文裁决。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首先,“钓鱼”执法仅适用于严重刑事犯罪,而不适用于民事执法;其次,“钓鱼”执法必须掌握对方一定犯罪证据,对方有犯罪故意,而不能诱人犯罪;第三,“钓鱼”执法所产生的“犯罪事实”本身不构成指控证据。

  英国法律规定,通过“钓鱼”方式展开的执法调查,对于被告方的一些罪名起诉应当被撤销,因为当事人是在被诱使的情况下做出行动的。在德国,法律规定对于“钓鱼”执法行为通常是被禁止的,而警方如果迫于无奈必须执行,被告在送交法庭后,因为警方使用方式不当的诱使行为而让违法者做出的违法行为可以被免予起诉。

  瑞典警察钓“黄牛”误抓真球迷

  瑞典隆德大学法律专家乌尔夫·博耶森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钓鱼”执法因存在严重漏洞,往往还会使无辜者受到冤枉。瑞典曾发生过一起很轰动的诉讼案,一名瑞典警察为抓捕“黄牛党”而冒充球迷,恰巧有一位普通球迷出于热心把自己的票卖给了这位假球迷,结果就被当成“黄牛党”抓了起来。当冤情澄清后,被冤枉了的真球迷提出巨额赔偿要求。最终,警方不仅败诉如数支付了赔偿金,警察局长也因此引咎辞职。

  日本女警“钓鱼”时真遭强奸

  有时候“钓鱼者”会被置于危险境地,这也是“钓鱼”执法的一个风险。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今年1月,一名女警官在参与强奸事件的化装搜查中,结果真的遭到犯罪分子的强奸。此事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让女警官自身权益问题受到重视。

  英国媒体借“钓鱼”制造噱头

  除了执法部门利用“钓鱼”方式破获案件,在西方,一些新闻媒体还利用“钓鱼”来制造噱头。今年初,以印度为题材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夺得8项奥斯卡大奖,女主角幼年时期的扮演者、9岁的鲁比娜也一炮走红。但在随后的4月19日,英国《世界新闻报》爆料说,鲁比娜的父亲拉菲克开价20万英镑要把女儿卖掉。拉菲克随即予以否认,声称这是《世界新闻报》的一个圈套。原来,《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曾冒充中东国家的酋长联系拉菲克,称由于没有孩子非常想见见鲁比娜,拉菲克随后便上了钩。拉菲克对媒体说:“英国记者是在玩弄我们,拿我们的贫穷开玩笑。”鲁比娜也表示支持父亲。在网上,批评《世界新闻报》不道德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网友萨米说:“我认为是《世界新闻报》设下圈套制造并夸大了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而目的仅仅是为了多卖报纸。”

  设圈套

  FBI“钓鱼”炮制“中国间谍”

  据一名熟悉国际情报界内幕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美国等世界上情报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往往也是使用“钓鱼”方法最多的。当他们怀疑某国学者实际上是一名间谍,却苦无证据时,往往就会使用“钓鱼”的方法。这名人士特别强调,其实在情报领域使用“钓鱼”手段多数都不是以“执法”为目的,很多情况下都纯粹出于政治目的。例如某些政客出于打压别国的目的,会安排一名情报部门人员与某外国人进行接触,一旦建立稳定关系,要么“借钱”给那名外国人,要么给其一个信封称这是“论文”请指教,有时还会谈些军事、科技等话题。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被录像、录音了的。当有某种政治需要时,“借钱”成了“给钱”,“论文”成了机密材料,谈及军事、科技的对话也成为法庭上的“间谍证据”,使被告有口难言。

  记者去年曾采访过一对中国夫妇,几年前在美国上了FBI设下的圈套,陷入一出莫须有的间谍闹剧。上世纪90年代初,23岁的庄竞华和梁秀文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两人在南加州读完MBA后,都在洛杉矶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1998年年中的一天,梁秀文突然收到中国沈阳一家贸易公司的传真,询问C-130飞机的零部件报价。在对方的利诱与欺骗下,从1999年7月到10月,庄竞华夫妇一共与对方做了3笔不大的生意,共计5个零件,总售价约2.5万美元。后来沈阳这家贸易公司的人员又询问购买战斧及爱国者等导弹探测器更敏感的技术设备,被庄竞华夫妇拒绝。没有想到3年之后的2003年2月26日,这对夫妻分别在自己的公司里被美方拘捕,事由正是他们非法出口过军用品。原来,沈阳这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其实是美国特工的卧底。就这样,一则“中国窃取美国军事器材”的大新闻出炉了,并成为美国媒体反复炒作的话题。

  专家说

  应考虑公众承受力

  外交学院教授熊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钓鱼”诱骗间谍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法的,很多国家也都在用,但一旦过头变成制造间谍就不对了。就间谍事件而言,很多情况是个人行为,不应该扩大化,上升到国家问题的高度。另一位专家表示,庄竞华案件给人们提了个醒,西方有些国家虽然高喊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但他们的程序正义也有虚伪的一面,即更多在打击国内犯罪时强调,而当政治利益出现时,特别是国际范围内,正义就不顾了。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对记者说,关于“钓鱼”执法的激烈争论反映出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就这一点而言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这种争论也反映出警方内部的伦理准则与公众外部的承受力没有统一。“钓鱼”这种手法在抓捕犯罪分子时屡见不鲜,当警方把“钓鱼”手法用在“重罪犯”身上时,民众一般是没有异议的。就好像对待一个杀人狂,就需要有人假扮诱饵将其尽早抓住。或者说,一个恐怖分子要埋炸弹,警方派卧底追踪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在一些轻罪问题上,“钓鱼”手法就有违公众意愿。就好像有人买黄色光碟如果被“钓鱼”了,可能许多人就不能接受。所以,警方在采取“钓鱼”手法时要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要将伦理规范明确化,并考虑到公众的承受力。据《环球时报》

netease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