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环球时报:博导诱奸门 恐怕没多少人真为正义

2019-03-05 14:2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诱奸门”事件继续发酵,厦门大学122名历史系学生发联名信,称对吴春明的所有指控与事实不符,都是“令人寒心”的污蔑。这成为该事件新的声音源。我们究竟该信谁的呢?

  举报者@汀洋一口咬定,言之凿凿。包围厦大的互联网舆论几乎全部采信了她的指控,并排斥学生联名信为吴春明的辩护,而且还有不少网民骂这122个联名的学生。厦门大学还没有给出最终的调查结果,但已经中止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可以预见,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吴春明都将因这起事件“身败名裂”。

  下任何判决书(包括舆论法庭及道德法庭),都必须建立在不折不扣的真相基础之上。不能否认,@汀洋的指控中有刻意迎合大众心理的成分,“诱奸”这个词也不适用于已经30多岁的女博士。吴春明多年积累的名声和学术成就,122名熟悉当事双方的学生的证词,在@汀洋尚未经证实的指控面前,不应该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网络舆论场应该超越偏狭,容下与自己判断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走向健康的多元,否则将成为很多事的搅局者。

  近年来,互联网舆论嗜“性”的倾向愈演愈烈。在这起事件中,互联网舆论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汀洋对“博导诱奸女博士”的指控,而不是她所提供的证据。围绕在“诱奸门”事件上的舆论狂欢中,有窥私的快感,有情绪的宣泄,有想象的自娱,恐怕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公平正义、社会进步,甚至也没有多少人在乎真相。

  接连曝出同类事件,需要所有老师深刻吸取教训,处理好与异性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洁身自好,有高度敏感性,时刻注意避嫌。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谁一旦沾上马上就会“臭大街”,这对一个老师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互联网舆论场奉行朴素的正义观,嫉恶如仇,但常流于偏激、感性。在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像吴春明这样带有博导这类权威符号的人,互联网舆论有的时候欲“毁”之而后快。我们很难指望互联网舆论能做到多么客观公正,但厦门大学等涉事单位在调查处理时,应最大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透明,既不讨好互联网,也能在互联网上交代得过去。(作者是环球时报编委)

star.news.sohu.com false 环球时报 何申权 report 1031 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诱奸门”事件继续发酵,厦门大学122名历史系学生发联名信,称对吴春明的所有指控与事实不符,都是“令人寒心”的污蔑。这成为该事件新的声音源。我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