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三灵与白族古代社会的农业发展也密切相关。从考古和文献记载看,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区域的先民已种植水稻,是亚洲最早的水稻发源地之一,白族先民也较早进入了定居农耕生产阶段。到唐南诏时期,洱海地区“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据《南诏德化碑》载:“启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疏决陂池,下隰树园林之业。”水稻生产工序繁复,在特定生产阶段对于雨水、阳光都有特别的要求。绕三灵举行之际,正是准备播种、栽秧的关键时期,但此时洱海地区干季进入尾声,雨季尚未来临,雨水缺乏。绕三灵神庙中随处可见的龙,各种与太阳有关的装饰,以及各村各寨的社树等,都生动体现了对雨水、阳光、土地诸农耕要素的祈求与崇拜。白族人通过祭祀和歌舞娱神的形式,把对丰收的渴望寄托在对山川和神灵的祈求上。此外,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宗教中,普遍有通过男女在田地边的交往活动祈求庄稼丰产的风俗。从这个角度看,绕三灵期间男女结交“活恩尼”等习俗,也可能是与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古老风俗的遗存。
绕三灵活动中拜祭的核心神祇,是洱海地区地位最高的本主神,即“五百神王”段宗牓。段宗牓之所以成为本主信仰的“神中之神”,不仅因为他是南诏大军将,更重要的原因,他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祖。因此,段宗牓可以将南诏和大理国的政权合法性联系起来,并为大理国及元代段氏总管的政治统治提供宗教文化支撑。千百年来,白族文化以特有的开放和包容精神,创造了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同时,绕三灵习俗又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而来,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先民文化时期,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性,堪称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正确认知
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的关系
对于绕三灵这样的复合性文化遗产,人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保护存在客观上的困难,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值得注意。以绕三灵为例,这些偏差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共时层面,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文化多样性,或是在保护工作中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对于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往往采用标签化和概念化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甚至为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有意抽取文化遗产中某一方面的现象来做宣传文章,如给绕三灵冠以“白族狂欢节”“白族情人节”等名称;或者强调遗产的“可展示性”,在保护工作中只重视可展示部分,对于难以进行舞台和展厅展示的内容,则有意识地进行剥离,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整体性保护堪忧。
第二,历时层面,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有些研究者不能正确认识遗产中带有历史发展阶段性文化遗存的价值。例如,对于绕三灵中的男女交往习俗,不是将其视为人类早期文化的遗存,而视之为“不足为外人道”的男女情事,或视而不见,或歧视鄙薄,从而影响到对遗产的客观评价。这些认识和工作偏差,需要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效引导和纠正,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长泽雅美酒醉后自曝性癖 喜欢背后体位 长泽雅美...
80岁老奶奶专爱...
近日,广州一男子全裸印吻痕的事件在网上引来一片热议。他之所以要全裸印吻痕他说是为了...
63人涉两性作风问题被通报 领导干部须管住私生活...
今天是十月二十四日,也是所谓的1024,这个节日的起源呢,不得不说到草榴。首先祝大家节日...
梦想实现!日本全息二次元女仆萌妹叫床:这感觉爽翻了...
后者的印花和版型则越发当代,也多了一些成熟性感的味道: 这条貌美适用又好穿的茶歇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