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湘江流域镉污染严重,耕地重金属治理刻不容缓(2)

2019-03-14 01:5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我省早稻长期成谜于虚伪高产,因此要高产就必须加大使用磷肥,磷肥原料是磷矿石,天然伴生镉,每千克磷肥中的含量从几毫克到几百毫克不等,遗憾的是湖南的农业生产中,这一标准未得到有效核准,技术控制落实,必须加以有效管制。农民从化肥店买来成袋的复合肥,按每亩地一袋(50公斤)的传统习惯施用,而非根据土壤的实际肥力调整,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种田毫无科学可言,保护耕地没有质量这一指标,从未讨论过高产水稻的科学性,自然生态性,副作用,一种力量总在误导“高产水稻”的可行性 ,水稻高产已经被“神话”,看看东北米每年一季,在充足阳光、肥沃土地和时间的作用下成为我国营养价值最高的优质大米。农民科普,种田知识缺乏,高产“造神”运动的刺激下,谁去关注质量?

粮食部门的谷物是按重量收购,不是按质量收购,农民不拼命施肥如何能高产增收呢?

大面积使用磷肥,造成镉累积,会导致土壤的镉含量超标,最后引起农作物的污染。

多年前关于湖南大米镉超标的预警已频频响起,但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2008年的一份《地质通报》称,洞庭湖区晚稻米镉超标41.67%,蔬菜镉近乎全都超标。

根据有关研究人员在湖南抽取112份大米样品和稻谷样本,测定其中砷、铅和镉等重金属含量,样本覆盖了株洲、湘潭、衡阳、长沙、邵阳、岳阳、益阳和常德等10个市州,样品大米中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仅占64%。

湖南早稻片面强调增产,以为越高产越好,越高产越科学,长期夸耀超级能人为我们解决了口粮问题,却不知我省已经深深陷入镉大米污染危机中。花钱进口粮食,无钱治理稻田,颠覆了经济平衡发展的逻辑。

如今,我省60%以上收入比较高的家庭早已不食本省大米,我们大米成为工地农民工,快餐盒饭,基层普通劳动者的主要口粮,我省大米的进口化,北方化,“殖民化”趋势日益加快,望新任省长多关心普通老百姓的餐桌问题。

毫无疑问,我省的有色工业,过度施肥,饲料添加剂是三大重金属污染来源。新任省长是适时重视我省耕地保护的时候了。

希望《政府工作报告》能多重视农田,土壤,水资源保护问题,制定长期有效的重金属治理计划,实施农业治理全流域化。

针对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必须强调,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令我们经济学者担忧的是,我省一个州市化费1000亿人民币未必可以治理好重金属污染,全省10年耗费二万亿未必能还原耕地生态,未必能还原湘江流域水资源生态循环系统,边治理边污染将让公共财政陷入“恶性循环”状态。我们过去的“政绩”正是酿造我们今天面对痛苦的原因,高产的造神运动要让位与科学治理与自然生态。因此,我建议:

加快制定我省稻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战略计划,从立法,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粮食收购上确保粮食质量,实施“质量与价格挂钩”指标控制,不让镉大米进入餐桌。

加快我省重金属多领域的治理,包括湘江全流域的治理,实施全流域分段负责,效果考核的指标化,系统化。一些乡镇,个别县(市)不要再强调搞工业GDP,招商引资,应该把环境治理列在首位,重点在于水资源的重金属治理,农田的镉污染治理。

——

(文/王义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学教授。感谢赖明勇、陈晓红、柳思唯、朱翔、魏晓、张早平、北冰、陈收、吴晓佳、陈勇任、刘东波和赵建军的鼓励和指导。)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