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13个部门管不住一个地沟油?(2)

2019-03-12 22:2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鉴别标准缺失数十年


  公安部披露地沟油大案后,民众一度“谈油色变”,贴心的媒体和专家于是纷纷出招,教民众如何在日常饮食中辨别地沟油。

然而,这并非是一个肉眼可辨的简单问题,而是卫生部正在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的难题,若能成功,“将改变中国缺少地沟油鉴别标准的问题”。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的专家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鉴别地沟油的标准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难题,因为地沟油中的那些有害物质都是已知的,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机构掌握了这种鉴别方法。

“人们会问为什么长期以来却没有这种标准,那么不妨去看看,负责制定标准的卫生部,他们的首席专家此前对地沟油问题发表的高见。”这位要求匿名的专家随即一笑。

那是在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高峰会议上,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即首席专家)、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曾公开表示,因为地沟油的气味很大,要去除这种异味的成本远远高于购买一瓶新油,所以地沟油上餐桌是不可能的,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以讹传讹。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持同样看法。

即使这样的表态与官方文件的相关提法直接冲突。

2010年7月,国务院国办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一些地方出现用餐厨废弃物提炼的所谓‘地沟油’,经非法渠道回流到餐桌,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一个研究豆腐的,一个研究香精的,卫生部的专家过去自己都不承认地沟油回流餐桌,怎么能期待他制定出鉴别地沟油的标准?”上述专家说。

王若涛认为,标准的制定应该与时俱进,并且公开,允许讨论。他举例说近期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食品添加剂,标准没有,监管部门也不检查,但是不是说不检查就可以随便添加,这个原则必须改变。

郑风田赞成这样的提法除非能够证明绝对无害,否则不能添加。“我们的标准照搬国外的太严重,而且现在不少标准还被利益集团挟持,一些搞食品添加剂的教授都开着宝马,然后苦口婆心地告诉公众食品添加剂没有任何问题。”

对诉讼的恐惧可成为行业动力


  国家质监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清华会议上介绍,全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实行单一部门管理的国家不超过10个。

一个常被用于说明监管部门众多却并不影响食品安全态势的例子是美国,其主要职能部门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检验局、动植物检疫局和环境保护局,此外还有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国家卫生研究所等近10个部门。

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成为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尽管在清华会议上的美国学者和官员承认他们的监管体制也并不完善,但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Osterholm的话或许道出了原因所在:对于诉讼的恐惧可以成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动力,美国发达的侵权责任法律体系使得食品行业的面貌一新。

刘兆彬也提出他的建议:在中国应该加大对消费者的赔偿力度,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的10倍赔偿远远不够,应该涨到100倍,像美国老太太喝咖啡烫伤赔几百万美元一样,加重企业对消费者负责,而不是对政府负责。

即便明知在场的有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官员,李楯仍然不留情面地抨击目前的法律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无能:我们的法律连基本的逻辑结构都不完整,比如这个事情不许干,干了怎么办?不知道。太多的部门立法,公众参与又是单向的,允许你提意见,但从来没有回复。

他认为,应当有中立的司法,在食品安全上要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同时放开已在现行法中存在的集团诉讼。我们现在有集团诉讼,却很难使用,食品安全恰恰需要它。

难题并非没有。

美国律师WilliamFriedman介绍,如果消费者长期、低剂量地摄入一种有害物质,多年之后身体出现了问题,即使对食品生产企业提起诉讼,也很难打赢官司,因为你很难证明你是因为吃了某种东西导致你身体的这种损害。

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这也是许多中国学者呼吁对食品标准采用最高标准的原因除非证明食品绝对无害,否则不能进口、投产,例如转基因食品。

此外,刘兆彬坦言,目前国内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80%都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在这样绝大部分都是夫妻店加一条狗,到处在生产食品的情况下,你让政府把它管住、管好,很难做得到。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