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办公室午睡”能否赶走疲惫(2)

2019-07-10 00:5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赫芬顿“允许小憩”的政策并不是说说而已。《金融时报》报道称,她在新公司办公室里布置了几个带有床铺的特殊房间,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遛进去小睡。赫芬顿强调,此举可以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许还能使他们感到更加愉快。她甚至为公司850名员工每人买了一件睡衣作为礼物。

  如此人性化的公司并非只有Thrive Global一家。一家失眠诊疗机构的临床主任盖伊·梅多斯发现,目前,企业在工作场所设置睡眠设施的意愿“急剧上升”,已经超过了“失眠问诊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疲劳对员工的影响。麦肯锡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受访领导者认为,除了向员工开展时间管理和沟通技巧培训外,企业还应该开展“睡眠管理”培训。在日本,有一家公司开始向员工提供“睡眠奖金”。

  在北京一所高校做行政工作的侯老师对《青年参考》表示,他的学校在这方面非常宽容。每间办公室里都有几张长沙发,而且是根据人数购置的,确保屋里每人都有一张,用处不言自明。学校还有一项不成文的规矩:每天午休时间(11点半至下午2点)不谈业务、不发出噪音、不走动、不敲门。

  在北京一家国有银行工作的李小姐表示,她们单位的情况与学校大同小异。“每个人的工位下都有一张折叠床,一到午休就拉出来。”她对《青年参考》说。但银行的工作比学校忙碌得多,午休时间也短得多(12点至1点半),吃完午饭往往只能睡40分钟。所有人都非常珍惜这段时间,因为“不睡真熬不住”。不过,李小姐经常忙得饭都没时间吃,更不用说睡午觉了。

  赵小姐说,有时虽然睡足了8小时,甚至睡了午觉,但还是会犯困,而且是在晚上6点或者9点这些“奇怪”的时间段犯困。一开始,她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生物钟太紊乱,或者是缺乏锻炼或营养,所以会用灌咖啡、冷水洗脸或出去散步等方式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但效果都不太好。“看材料时,脑子都是木的,一个字也看不懂。”如今,她已经“放弃治疗”,一困就干脆趴下。

  “我的高中英语老师跟我们说,如果你在考场上犯困了,就直接睡吧,因为你不会睡很久的。别硬撑,醒过来感觉就好了。”赵小姐说,她一直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

  工作时间打盹儿在一些国家已发展成价值不菲的产业,并有了专属名词——“疲劳经济”。麦肯锡在报告中指出,美国睡眠行业“2017年估值为300亿至400亿美元,并且持续增长,几乎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一些公司为疲惫的员工提供午休枕、白噪音App和耳机、镇静喷雾、睡眠辅导和处方药,睡眠舱也应运而生。据《金融时报》报道,伦敦金融城的一个睡眠舱每半小时收费8英镑,颇受欢迎。包括谷歌在内的企业非常喜欢购买这些睡眠舱,以此吸引人才。

  午睡不是万能药

  也有些员工对赫芬顿的“人性化”并不领情。邰蒂写道,一些Thrive Global的员工私下抱怨称,这些休息室的存在不过是为了鼓励员工在办公室工作更长时间。

  一些人觉得,这种零敲碎打的“小憩”意义不大,可能你好不容易放松精神,刚刚进入半睡半醒状态,午休时间就结束了。这种睡眠被称为“西班牙式午休”或“达芬奇式睡眠法”——不是夜里躺在床上连续睡7到8个小时,而是每隔4个小时睡15分钟。

  美国“职业精神”就业信息网站指出,一些亲身体验“达芬奇式睡眠”的人表示,这种方式仅仅在急迫的前提下有效,使人通过短睡来延续最基本的身体机能,很快又会再度疲劳,精神不济,造成频繁打瞌睡或睡过头等,无法长期保持最佳状态。赵小姐也表示,她以前小睡时会设个闹钟,但发现得不偿失,于是只要时间允许,她一律让自己睡到自然醒。当然,因为“心里有事”,她最多也就能睡40分钟。

  更多的声音认为,在工作场合睡觉总会感觉有点别扭,不仅旁观者印象不好,自己也很难安心入睡。《金融时报》称,这种情况在日本和美国等“工作至上”的国家尤其普遍。对绝大多数美国员工来说,在工作时间睡觉有一种耻辱感。

  李小姐对《青年参考》表示,能否午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氛围。她以前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两家单位的工作风格截然不同。“要是以前,别说(中午)睡觉了,水都没工夫喝。”李小姐很庆幸自己是“由俭入奢”,如果是反过来,她很担心自己能否适应。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