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东北五常大米:慈禧非此米不能进食

2019-06-03 20:2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东北五常大米:慈禧非此米不能进食

近日,广东顺德又拉响食品安全警报,市场上的湖南产大米镉超标严重。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一把好米呢?

中国人吃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的种植和烹饪技术。吃大米的习惯随着南北人群的融合与迁移,逐渐成为从东北到海南的普遍主食。除了米粥、米饭、米粉这些常规的吃法外,还有广东的煲仔饭、四川的盖浇饭、江南的炒饭……能跟大米联系起来的食物数不胜数。

美食之美,首重在食材。天然的好食材只要经过简单的烹饪,不需要什么技巧也能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寻找到最好的大米作食材是厨师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在一些高档餐厅中,高昂的价格总是以稀有的食材为理由。

对于农夫来说,一粒大米从播种、发芽、分蘖、抽穗再到成熟收割,就像一个生命在天地之间孕育的过程,需要细心呵护,土壤、水分、肥料、温度、湿度以及阳光的照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它成长的最终结果。但在这其中,除了肥料外,大部分都是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无法完全掌控的因素,为了一束包含着上好大米的稻穗,农夫们不仅要付出辛劳,更要仰仗大自然的恩赐。

白山黑水皇室贡米

在中国的版图中,能长出最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并不多。在有“黑土地”、“北大仓”之称的东北,哈尔滨南部120公里左右的五常市三面被群山环抱,从空中看就像是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C”字,“C”字中间是一片面积7512平方公里的平坦区域,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面是厚达两米的黑土,所含有机物高达10%以上,堪称“膏腴”之地。

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从这一区域流过,数百条支流织成一片河网,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是一片天然的“水田”。北纬44.55线也从这里穿过,太阳光日照长度与辐射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递减的,北纬44.55度可以提供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的太阳光。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五常栽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唐初渤海国时期,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水稻。种出的水稻脱壳后并不漂亮,不像通常的好米那样既白又透,但做成米饭后,饭粒表面会泛起油光,吃起来略黏的口感有一种自然的香甜令人回味,农人们即使没有菜肴,也可以吃掉几碗米饭,远近口碑极好,被认为是米中上品。

清代,努尔哈赤龙兴于白山黑水,皇室贵族对故乡物产特别钟爱。五常大米在清代更是极受皇室喜爱,连带五常这个人烟稀疏的地方也发达起来。有记载,乾隆十年,清政府指派一千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后代至今已有十二万人,仍然是一口北京话,保留了北京满族人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道光十五年,吉林将军富俊就已经征集部分朝鲜族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成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咸丰四年,清政府干脆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地为五常,后又派旗官协领五常,设衙建堡,1909年设五常府。

传说,食不厌精的慈禧太后对五常大米青睐有加,曾经数次对宫里人宣称“非此米不能进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皇室的喜爱,使得京城富户都以吃到五常大米为荣。五常大米作为一种地理名牌,从这时就开始传扬出去。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