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家有弱视儿治疗要趁早

2019-03-29 22:5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家有弱视儿治疗要趁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很多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眼睛是否近视、是否散光等,但一提到弱视,则可能会一脸茫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医师黄学林提醒,实际上小儿弱视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弱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影响到小儿日后的学习、工作,严重的还可造成眼睛致残或致盲。

  弱视源于致病因素的影响

  黄学林介绍,弱视是指眼球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配戴眼镜时所测的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它跟近视、散光、中高度远视等屈光不正是不同的,后者的裸视力(即不配戴眼镜时测的视力)虽然不正常,但通过配戴眼镜矫正后,可以让眼睛看得很清楚。但弱视则不同,它不仅裸视力差,而且就算配戴眼镜后,仍然看不清楚。  

  好端端的眼球,“零件”都完好无损,为何就看不清了呢?

  黄学林解释,人体能看清一个物体,是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精准地折射到视网膜中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在这里形成影像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

  初生小宝宝视力很低,只有光感,他们是看不清东西的,在经过后面反复的视觉刺激后,宝宝的视力发育逐渐趋于完善,8月龄时视力已经约有0.1,3岁时约0.5,4岁时约0.6,,5岁时约0.8,6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正常的视力水平,约1.0。

  但如果在视力发育过程中,受到一些致病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间病毒的感染或不良嗜好等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如光线不足)、营养因素、眼睛疾病等后天因素,都可能会使眼睛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使得视功能发育受到影响,使视力一直停滞在某个阶段的水平,从而造成弱视。

  四个特征发现弱视

  黄学林支招,家长可从以下四个特征发现孩子弱视的“蛛丝马迹”。

  1.对光反应:新生儿期的宝宝已经有光感了,当用光照射眼睛时,他可出现闭眼、皱眉等反应,但如果在光照下宝宝毫无反应,则应警惕是否存在有视力障碍问题;

  2.眨眼等保护反应:当眼前有物体突然靠近时,人的本能反应是会眨一下眼睛,在宝宝出生后一两个月就已经具备这种保护性反应,但如果宝宝长到2月龄还不具备该反应,则有可能视力出现了问题;

  3.眼球是否随眼前物体的移动而转动:小婴儿处于仰卧时,拿红球在他脸上方约20厘米的距离处轻轻晃动时,一般满1月龄的小儿已经可以注意并眼睛跟着红球移动过中线,满3月龄时已经能用眼及头追随眼前的红球移动180度,但如果宝宝长到5月龄了,还不能随眼前的物体的移动而转动眼球,则提示视力可能较差;

  4.是否喜欢斜眼或近距离视物: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是眯眼、皱眉、歪头,看电视越走越近,两眼不能看同一方向,则需提高警惕。

  黄学林强调,如果发现孩子眼睛和视力异常了,应及时带去眼科检查,看看眼球结构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放大瞳孔验光。如果明确眼球结构没有问题后,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矫正后视力仍低于同龄儿童,则可以确定是弱视。

  治疗:需要进行弱视训练

  一旦确诊为弱视,除了需要配戴合适的眼镜外,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弱视训练,以使视功能得到锻炼而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由于大脑对视觉的发育在6岁左右才完成,所以一般6岁前都是治疗弱视的黄金时期,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黄学林提醒,家长千万不能嫌麻烦或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长大后自然就好了而不去理会它,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黄学林指出,弱视的治疗之路可能会比较漫长,一般前六个月每个月都需要到医院复诊一次,以后每三个月至半年也需回医院复诊一次,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长达数年,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