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媒体称多个户口成为腐败分子隐匿财产保护伞(2)

2019-03-26 14:3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不过不同的地方却有一个相同的“疏忽”:2006年补录的“龚仙霞”户口迁出地山西临县克虎派出所,户籍记录从2003年到2007年“全部遗失”;2008年补录的“龚爱爱”户口迁出地山西兴县魏家滩派出所,现任所长上任前的户籍原始资料“全都找不到了”。

想想,都令人“诧异”。

户口,什么用?

“她要那么多户口干嘛?”见多识广的央视女主持人张泉灵对着镜头一脸疑惑。

买房子!这无疑是面对“房姐”称号时,网民们最先想到的答案。

媒体曝光,“房姐”不同户口名下的房屋已被曝光的有45套。其中仅北京就有41套,总面积9666.6平方米!陕西西安两套,总面积约400平方米;陕西神木两套,总面积约620平方米。在房姐的“大手笔”面前,“限购政策”“北京房价”的传说皆成浮云。胡锡进也在微博上“忍不住想说一声天啊!”

其实不难想象,买房的户口限制并不对资金雄厚的“房姐”形成困扰。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果真如龚爱爱本人所说,其财产都是“合法”所得,那大可以正大光明地倒腾房产、经营企业,为什么要把“合法”得来的资产大费周章地藏匿在“非法”得来的“神奇户口”名下呢?

网民不禁联想到不久前浮出的一系列“户多多”现象——从郑州房妹全家“双户口”的标配,到陕西房姐一人“四户口”的豪配,再到山西的房媳双户口出炉……这些现象最终启发了网民对户口“功能”的认识——户口正成为纵容一部分腐败分子隐匿财产、逃避监管的保护伞。

对此,微博认证用户“方益松”一声叹息:“一直固执地以为,所谓有身份的人就是指有一张身份证的人。直到今天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真正‘有身份’的人,是指有多个身份证的人。”

然而,户口之用又何止如此?

每一个生活在中国、深谙社会规则的中国人,都能多少明白,“户口”,这两个字背后的喜怒哀乐。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户籍制度的建立。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一项长期制度,户口对应的社会身份,牵涉到中国人从出生、上学、就业、社保到结婚、生子等方方面面。一项统计表明,附着在户口上的个人权利竟多达20多项。

实际上,户口在中国,还是社会福利的一种隐形配置手段。网民之所以对房姐那个以110开头的“北京”户口尤其有兴趣,正是因为它背后附着含金量极高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可就在网民饶有兴趣地围观“房姐”悬疑剧时,调查此事的新华社记者却忽然发现,原本可以联系上龚爱爱的那两个手机号码打不通了;龚爱爱神木的家里,更是“人去楼空”;神木警方也表示,对其下落目前“完全不知道”。

有网友“大胆猜测”,一个户口可以办理一本护照,她是不是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法外之地”,玩起了金蝉脱壳?不过,2月4日,新华社披露“龚爱爱已被刑事拘留,并在榆林市境内异地看押”的消息让悬念最终被解开。但实际上,网民的猜测又何尝不会成为一种可能呢?

至此,户口究竟能干什么?网民“大医院小大夫”总结道:别小看这一纸户口,利用好了它,你就能“藏得深、活得好、跑得快”!

如此神奇的“户口”……可这,还是我们所熟知的“户口”吗?

户口,该怎样?

“房姐”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关于户口如何办理、如何迁移的一切常识;户口,面对这个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我们试着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户口,究竟是什么?

键盘鼠标打开百度百科,就不难查到“户口”含义——它是社会服务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国家提供社会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基础。然而,这仅仅是“户口”的字面含义。在当下,关于户口的一切早已不是最初那么简单。在普通人面前,户籍制度向来以严苛的面目出现;而在房姐等“达人”面前,户籍制度却又显得如此柔弱无力,尽显媚态。

这样的对比,让富有想象力的网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原本作为社会管理手段的户口,附着了太多的利益色彩,甚至沦为一种让社会不平等隐性化、制度化的工具。是正因日益暴露出的弊病,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

今年“两会”上,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异地高考、推进城镇化是未来的方向。改革往何处去?全国政协委员郭广昌认为,户籍改革重要的不是叫什么名字,而是身份信息的含金量,即改革后的户籍政策能带来的各种福利政策,享受的城市待遇,既能体现公平也能体现和谐。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