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那尘世之外的味道
文/不吃兔兔小姐
袁枚曾说戒耳食目餐,原意是不可过度追求食物声名,贪图形式丰盛。拜谒五祖,本是冲一顿斋饭而去,却有眼耳鼻舌身意多重享受,意犹未尽。
东山寺位于黄梅,距武汉200多公里。654年,由五祖弘忍大师建立,也称五祖寺。佛教汉化始于五祖,“天下祖庭”,地位至尊,六祖惠能亦在此地顿悟,承袭弘忍衣钵。苏东坡认定自己前世乃五祖寺的和尚。寺院千余年香火不息,也在尘世中渡劫。
上周,我们以香客的身份拜谒五祖,在小天竺挂单,沐浴晨钟暮鼓,效仿寺院里40多名僧众,日日诵经顿顿食斋。黎明即起,晚上八点半止语熄灯。钟声鼓声打板声磬声木鱼声铜铃声诵经声,近在身边,又似乎相隔迢遥。尘世之外,这幅禅院幽居的生活图景佛系而美好。
吃饭“过堂”,是汉传佛教寺院独有的仪轨,五祖寺早午斋依律奉行早堂、午堂。打叫响,敲梆,最后敲云板。云板响起,僧众列队走入斋堂,依序就坐。佛家说,过堂时要心怀感恩,食存五观。对食物不起喜恶之心,自省每日行为。
捧碗进食以碗就口,细嚼慢咽。喝汤不出声,碗盘筷匙不撞击作响。还要端身正坐,不能跷腿交脚。过堂要求绝对的安静,僧人们行堂三回,送三次饭菜。所需饭菜及多少都有特定手势表达。
饭前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再由一名僧人负责出食,将七粒米送至施食台,念诵施食真言,观想七粒米变无量须弥山。进食中途,尚未停箸,忽见僧众们都放下碗筷,双手合十,又开始诵经,方知这是唱诵“结斋偈”回向。结斋后僧众列队出斋堂。过堂仪式结束。
佛家认为,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本就微薄,轻易浪费更会乐极生悲。于是过堂不可剩菜,就是一粒米也不可轻易糟掉,是为“惜福”。
午餐,晚餐,4菜一汤。早饭还有咸菜下粥,咸菜是居士们各家晾晒的,一包包自山下送来。细碎干净,裹着辣椒丁,虽说各家有各家做法,但吃起来大都带有阳光的清朗味道。
许是心无挂碍,吃饭就是吃饭本身,仪式感增加了敬畏心。又或者幽居山野,欲望降至最低点,食物仅作为疗饥的药。同时,施与受的关系改变,一粥一饭皆由他人施予,挑剔心没了。
加上蔬果新鲜,只放油盐,没有大料刺激,味蕾逐渐恢复敏感。总之,感觉斋饭特别好吃。杏鲍菇切极细,温油里煸过,和青辣椒同炒,辣椒来自后山菜园,辣气很正。南瓜被烧到软烂,嘴巴里清甜萦绕。
粥里加进露水般晶莹的西米,是不曾遇见的绝妙混搭。还有一顿凉面,也用麻酱浇淋,挂面比碱面口感更柔和,比热干面更有风味。每日都有馒头供应,运气好能赶上素馅包子。
佛家僧众注重苦修,不少寺院和高僧过午不食,五祖寺供应晚餐,叫药石。斋饭不收费,个人可以在功德箱里随喜。
早堂后我们在寺内随意走走。大雄宝殿原本建面865平方米。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恰逢大殿修缮,没机会瞻仰。绕殿一周,外壁刻满功德碑。小楷镌刻各地僧众、善信居士们所捐功德数目。
毗卢殿,毗卢是佛之法身,如来的名字。门前有石狮,前墙实砌,外形像牌楼。殿内高悬8幅绣有如来圣号的彩幡,门梁下绘19尊壁画,四周朱红色木龛里是香客们出资供奉的金佛,细数,851尊。
观音殿,因为大雄宝殿修缮,早晚课和法事目前都在这里完成。
真身殿,五祖之前,按印度佛教仪轨,高僧圆寂后,施行火化,后人供奉舍利。师父四祖圆寂,五祖不施行火化,而是将尸身裹布涂漆,置于塔内,受香火供奉,五祖六祖都依此规。五祖弘忍的真身,历史上两次被毁,如今殿内供奉的是1985年的塑像。真身殿外墙壁刻字,字迹斑驳,岁月感浓重,细看,依稀可辨得《五祖寺禅堂条规》几个字。进殿,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慧能,六尊石板阴刻画像分别立于左右两侧,法相庄严。
圣母殿乃五祖弟子为纪念弘忍母亲周氏所修,供奉弘忍母亲周氏塑像。
往西穿过方丈院,《金刚经》石刻墙,山间大石有东坡手书“流响”二字,池内莲叶丛生,似有莲花开过的痕迹,弘忍手建的白莲池不复存在,可在此地停留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