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影评(2)
从新浪潮的一批人雷诺阿、侯麦、特吕弗、戈达尔、杜拉斯等开始,法国电影总是带有浓重的人文艺术气息。大量文学、诗歌、哲学、画作的电影化引用使得法国片的主题表达的丰富、厚重而深邃。此片继承了这一传统,片中深入并拓展了故事主题的引用有马里沃的《玛丽安娜的生活》,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肮脏的手》,以及画家毕加索、席勒、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出生于突尼斯的法籍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对边缘化人物的身份认同十分敏感,他之前的影片表现了外裔青少年在法国对自我身份的寻找。这部《阿黛尔的故事》也在试图体现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同性之恋的自我探索与认同。这部影片正好出现在法国刚刚通过同性恋结婚法案之后,对法国政治时局做出了一个唯美的艺术回应。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外媒点评】
美国《综艺》:生动展现女同性爱戏,爆发力十足
“我会把无限的柔情留给你。”(I have infinite tenderness for you)美国娱乐界的行业周刊《综艺》认为这句台词可以完整的展现两个法国青少年女孩之间火辣大胆的亲密关系,这也正是导演阿布戴-柯西胥需要演员传达的情绪。除了阿黛尔很好地完成了处女作外,《综艺》称三个小时的影片中生动展现了女同性爱戏,爆发力十足。
美国《好莱坞报道》:一部兼具甜美、惨痛的爱情电影
美国娱乐界的行业日报《好莱坞报道》写道电影《阿黛尔的生活》是阿布戴-柯西胥较为大胆的一部作品,影片中充斥着很多女同性爱场景。除此之外,《好莱坞报道》还认为该片是一部爱情故事,既有甜美的爱恋,也有惨痛的分手。值得一提的是,阿黛尔在三个小时的表演中虽然青涩,但仍是可圈可点。
英国《卫报》:女同情节过于理想戏剧化
英国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卫报》认为影片中两个女孩阿黛尔-艾克阿切波洛斯、蕾雅-赛杜表现了真诚与追求的力量,但是二人的关系本身有些理想主义,影片美中不足的就是过于戏剧化。抛开这些不足之处,《卫报》也不否认该片展现了炽热、极具爆发力性爱场面,而这些场面并不会让观众感到空洞无聊,不是为了性爱而性爱。
英国《每日电讯报》:最具金棕榈气质
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每日电讯报》在《阿黛尔的生活》放映后就认为该片最具金棕榈的气质,“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描写老男人之间的故事的影片,只要看过,你一定会疯狂地喜欢上它。”
独立影评网站indieWIRE:三个小时的长度不觉冗长
美国独立影评网站indieWIRE指出电影《阿黛尔的生活》三个小时的长度已经严重超出一般电影,但并不会让观众觉得冗长,其中像阿黛尔的前男友、双方父母、工作伙伴的戏份基本都被两个女主角阿黛尔和艾玛“抢占”也不会令观众觉得难以接受。不过,indieWIRE认为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可以尝试将该片打造成系列影片,因为他设计的背景信息过多并不是一部电影所可以承载的。
法媒:用爱情悲剧向阶级关系探问,性爱场面不只为满足窥淫癖
法国电视Canal+频道:这是一部很长且很考究的电影,长达三个多小时。不过也是因为这样它才有时间来表现身体,有时间表现自由。
法国《Cineobs电影观察》:这部电影围绕的中心是爱,而非同性恋——爱以及伴随着爱的一切:诱惑,渴望,背叛,痛苦,然而还有社会角色,家庭,教育,旁人的目光,教学,传授,使命,生活的选择。
法国《Télérama电视全览》:柯西胥精彩的表现方式体现在镜头的长度上:无可比拟的真实来自于丰富的细节,及对女演员们眼神、肌肤、牙齿的长时间观察。正是这样的镜头一点点凑成出了他的作品:尽管精彩的一见钟情由一系列省略镜头化作了一段长久的恋情,然而这段关系的恶化却愈显强烈。《阿黛尔的生活》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精彩文本,显然也是我们这么久以来看过的最美的爱情故事之一,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