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市教科院发布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性健康存在隐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性行为,50.4%的中小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他们更多从同学或网络中获取性知识;遇到性侵害求助意识不强。
为何年轻人容易在“性”上出事,很大程度与性教育的缺失有关,性教育既不能遮遮掩掩,也不能过分“纸上谈兵”。
在上海市洋泾中学的课堂上,高中生们伴随着悠扬的《婚礼进行曲》,从恋爱到结婚、生子,在课堂中就体验了一把“婚恋”的整个进程。一直以来,上海市洋泾中学的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都是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展开。
在该校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徐琳的引导下,学生们大胆谈性,性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感同身受”,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培养起了爱的能力,也完善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爱需要承担责任十六岁的花季,异性之间朦胧的感情,让人脸红心跳。洋泾中学心理社团的课堂上,本来只能处于“地下”状态的婚恋话题,被搬上了讲台。这群高中男女学生通过游戏、心理测试、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在徐琳所创设的“恋爱”到“结婚”的各种情景中真切“体验”了一回爱情。
课刚一开始,《婚礼进行曲》便响了起来,一曲放毕,一个个看似有趣的小游戏背后都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思考。游戏要求每组各选派出男女生各一人,男女双方各拿一根筷子,同时夹取乒乓球。通过游戏的考验,更多同学了解了异性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平时很要好的同学,合作起来才发现彼此还是不够默契。在爱情路上,梦想与现实间距离还很远。真正成熟的恋爱,还需要假以时日。”徐琳坦言,设置这个游戏的初衷是要告诉学生“爱需要等待,也需要默契”。
从恋爱到结婚?很多同学从未思考过。课堂上,每组同学领到两本“结婚证书”,选派一男一女,组成“新人”,来到“牧师”面前,进行“爱的宣誓”。“如果有一天,你的爱人生病了,你会陪他(她)去看病吗?如果有一天,你的爱人失去了一条腿,你还会和他(她)生活在一起吗?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爱人在一个危急的场景下,只允许一人存活,你会把生的希望留给他(她)吗?……”一连串的拷问是课堂上这群高中生未曾触及的,但这也是真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
一场通过游戏进行的“爱的盛宴”落幕,带给这群高中生的是人生的思考,小杨同学坦言:“班级也有早恋现象,但很多人从不会深入考虑将来的这些现实问题。现在才开始去想,恋爱与婚姻会面临如此多的考虑,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徐琳看来,高中生对爱已经有了渴望,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以及自身爱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欠缺。这样的主题活动并不是要让孩子们提早体验恋爱的感觉,而是要告诉他们,恋爱是需要准备好才行,只有心理年龄足够成熟才能正确处理好爱情路上的问题,所以先要让大家思考恋爱与婚姻的责任。
“性”伴随一生徐琳曾做过一个有关高中生家庭的青春期调研,结果令她非常诧异。“家长允许孩子性方面的底线竟然包括性行为,虽然百分比不高,由此可见性的开放程度比原来大了很多,但与此同时,关于性知识,非但高中生,甚至连家长们都非常欠缺,比如艾滋病、性病传播情况在调研中知之者甚少。”
面对这样的现状,徐琳深表担心:性观念开放了,但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意识教育的匮乏,很容易让现代年轻人出现不良事件。
与之相反的,家长们心中却是另一番担心:我的孩子对性原本不知道、不好奇,受了性教育,会不会反而对性更关心?受了性教育,孩子会不会更早去发生性行为?
很多家长、孩子都觉得性是不可企及的话题,甚至将其蒙上黄色、下贱的阴影,在徐琳看来,作为老师,有义务纠正一个观点:性本身是美好的。徐琳习惯将性称之为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现在所有的努力,也都是为了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因此,在徐琳的青春期性教育教案中,一堂名为“生命的种子”的课让众多学生豁然开朗。这堂课从“生命怎么来的?”切入,种子是爱的结晶,它一点点发展起来,整个生理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课堂上徐琳会和同学们强调,这个生命的种子在适宜的时候出现是幸福的事,在不适宜的时候出现就是件不好的事情。随后再自然地引入避孕知识,并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些记录少女妈妈心路历程的日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女生和男生课后都深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而且一些有责任感的男生说,“老师,今后我会非常负责地对待我和自己心爱的女孩之间的性行为。”听到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徐琳更深刻地体会到性知识和人格教育的完美组合,才是性教育的最佳方法。
成熟的爱才能幸福《失落的一角》,这是一则用简单黑白线条描绘的绘本,以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与“缺陷”的寓言。徐琳的爱情教育课便是从这本绘本切入,让孩子去思考未来寻找伴侣的过程可能碰到的各类问题。
动漫作品中,“角”一开始找到了一个和自己非常切合的另一半,但不久后“角”长大了,于是彼此选择分开。徐琳适时为孩子们分析道:找到另一半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变化和成长,成年人分分合合很多,这就牵涉到两个人共同发展的问题,有的人发展快,有的人发展慢,如果愿意包容,那他们依然可以在一起。刚开始谈恋爱更多的是感觉投缘,到后来会慢慢暴露出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爱情并不是找到感觉就好,而是要找到一个更能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否则爱情后期甚至婚姻中都会非常迷茫。
在教学的过程中,徐琳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很多孩子言情片看多了,学到的某些方面的知识多一些,如浪漫的求爱仪式,执著地为另一半牺牲,委曲求全,却没有学到和生活实际吻合的东西,这将会导致双方最后无法长久地走下去。
故事的最后,“角”变成独立的一个圆。徐琳对此解读道,当每个人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那另外一个独立的人就可以跟自己一起走得更远。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早恋,就只想天天黏在一起,功课不要了,前途不要了,未来不要了,而这个故事正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自己首先要变得完善并独立起来,再去寻找那个适宜你的人便不会过早地被限制住,或是受到过多伤害。
数十年前,徐琳的两位学生高二时便牵手,一开始彼此不成熟,而正是受益于徐琳有关爱情的引导,八年后两人最终步入婚礼殿堂。徐琳回忆道,两人牵手后,男孩提出要和女孩坐在一起,老师们的拒绝令孩子们非常不理解。徐琳和两个孩子深度交流后,最终两人都很理性地选择不坐在一起。
徐琳告诉女孩说,男孩有优秀的地方,但也有不成熟的地方,现在是否应该帮助他完善他的个性。同时她又告诉男孩,爱是需要有界限的,爱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双方都要自我成长,不然爱就会成为障碍。八年后当两人终于步入结婚礼堂时,他们由衷地告诉徐琳,如果不是当年老师的引导,很可能就没有这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