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内容

调查显示四成人基本不认识小区邻居(图)(2)

2019-06-03 16:5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网友“cindybear8888”熊文杰的九旬老舅妈有一群好邻居,但她自己住的香港路一公寓楼邻里关系却很一般。有一次,隔壁楼上邻居养的宠物猫不慎从阳台跌落,落在隔壁雨阳篷上。主人心急火燎下来敲门,屋内人声可辨,可任凭如何敲,怎么说明来意,对方死活不开门。最后还是找来物业和保安轮番做工作,对方才不情愿开门。

  微调查

  老年人会主动缔结邻里关系

  记者昨在微博和QQ群里做了一份抽样调查,共60人参加。24人(40%)称“基本上不认识,很少主动交流”,这里面多是年轻人;18人(30%)称“认识的少,怀念昔日邻里关系”,这里面多是中年人;还有18人(30%)称“见面都认识,关系还不错”,这里面老年人居多。

  统计发现,大部分居住在小区(非单位小区或宿舍)或高楼商品房的年轻人都表示几乎不认识上下左右的邻居,见面也很少主动交流,即使偶尔和邻居一同进电梯,也是眼睛盯着楼层或者看手机,互不理睬。

  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新小区住户来源较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住在了一起,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都不相同。特别是,小区居民以年轻人居多,平时忙于工作,即便到了周末,要不在家补觉,要不外出放松,和邻居没有太多交集。另外,新小区多是封闭小区,门禁管理严格,小区管理由物业担任,平时主要是负责卫生、停车等问题,平时很少组织邻里活动。

  相反,住在老小区的居民们邻里关系就融洽多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居民多是或曾经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并且,老社区老年人比例较高。白天,上班的上班了,上学的上学了,社区里就剩下“一老一小”,大家闲余时间多,也有情感需求,老年人会主动缔结邻里关系,比较容易凑在一起,锻炼身体、说说孩子的事情,日久就熟悉了。

  分析

  媒体人:居住方式决定邻里关系

  网友王先生是知名媒体人。他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居住方式决定邻里关系。

  四合院式的居住方式决定了邻里关系是守望相助的,而单元门栋的居住方式更注重家庭的私密性。有些人或许还会怀念这样的“幸福时光”:以前因为住房紧张,住在一个楼层,一个院里的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共用一个卫生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你尝尝我家亲戚带来的特产,我帮你照看放学的孩子,关系十分融洽。

  而现在,似乎真的是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可人心不古了,邻里关系倒退了。

  实际上将以前的邻里关系和现在比,本身是一种不对称的比较。过去单位的统一分房集中居住没有了,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人由于商品房的购买成了邻居。从陌生到熟悉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可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志趣的不同,邻里关系彼此疏离是不可避免的。“邻里关系今不如昔”,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要客观认识。

  链接

  “地球村”

  邻里关系数据库

  ●香港:私人屋村的居民有34%不认识任何邻居,公屋住户只有13%不认识邻居。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用于邻居之间的非正式访问、家庭闲谈和家宴的时间全都减少了。平均说来,美国人每五年搬一次家,并且几乎不和住在他们附近的人发展友好关系。 记者李芳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