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内容

中国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缺失 至今未列入课程大纲

2019-05-30 13:4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不容忽视,造成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大众对于性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方面,担心性教育会导致性泛滥,虽然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的科学研究证伪;另一方面,认为性是人的本能,可以无师自通。近20年来,国家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政策日益完善,但政策的实施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除了没有合格的师资和适合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教材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至上,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然而,成人主导的学校性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为有效和最便于开展的性教育模式,基于这一理念,从2010年9月始,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与北京、兰州两地中学合作,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课题,为高中生开设性教育校本课程。

  2011年9月,兰州二中正式引进了北师大青少年性教育干预项目。今年3月,另一所试点学校兰铁一中也开始了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这两所中学开创了西北推广全面的、强调性别平等的青春期性教育的先河。这项实践如何得以开展?课程内容和效果到底如何?本报记者日前走进兰州二中、兰铁一中校园,采访了学校相关负责人及师生。

  “堵”与“疏”之间的选择

  开课之前,学校对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也不无忧虑。兰州二中政教处主任高攀峰介绍,“性教育,很多人感觉就是洪水猛兽。大多数人对此避讳、恐惧,事实上,学生需要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教育。”兰州二中党总支书记刘学芳也曾有顾虑,“这个课题刚引进学校的时候,我们也有点担心,家长不接受怎么办?家长们会不会担心起到教唆作用?但开课后我们打消了顾虑。”高攀峰看来,“青少年性相关问题近年来凸显,社会上大多数人依然是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兰铁一中负责授课的杨丽老师介绍,“在开这门课之前,学生所接触到的性教育大多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的,有些通过媒体网络了解到的性知识可能是歪曲甚至错误的。” 兰铁一中另一授课老师刘华秀介绍,“孩子们在性方面有很多困惑,例如,男孩子会觉得遗精是十分可怕的事;有的男孩子自慰,会想是不是自己非常下流、无耻?甚至有的女同学会问,老师,我接吻了,会不会怀孕?”刘华秀强调,“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能够保护好自己,对性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对孩子们的成长会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对于是否给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高中生开始青春期性教育课,兰州二中校长芦世平说,从教育实践来看,高考升学固然重要,但人的发展更为重要。高攀峰说,“在青春期性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面对的是‘堵’与‘疏’之间的选择,我们选择了疏,以疏导为主。我们让学生了解,怎么正确地处理青春期情感与性问题,如果一味地去禁止,反倒让一些不良影响乘虚而入。”

  兰州二中和兰铁一中校领导们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应当主动占领性教育这个阵地,将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引入校园,这在西北地区高中校园目前尚属少数。

  性别平等和尊重多元

  传统的、常见的中国式学校性教育常常包含以下内容:教师只教给学生生理器官的名称、位置和解剖功能,以怀孕和感染性病的危险来劝阻青少年不要参与性活动,以此压抑青少年的性冲动,其本质是禁欲教育。然而,北京师范大学与兰州中学推行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内容涉及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注入了社会性别的观念,使学生认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及其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培养青少年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对于他们的禁锢和束缚,让学生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学会建设有尊严的、平等、健康、负责的亲密关系。两所学校的三位授课老师一致认为,尽管性知识部分比以往的生理卫生课更全面、系统、科学,对学生很有帮助,但涉及社会性别,性和交流技巧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触动最大。

  课程中有一节为“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性别”,让学生们去探索性别不平等是怎样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刘华秀老师说,没想到学生做得这么棒,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地准备,挑选自己喜欢的主题,有的调查公共厕所中的社会性别,有的调查教科书中男女角色的呈现或家庭环境中男女地位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就这些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培养学生认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是如何形成的,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意识。杨丽老师说,男女生通过这些鲜活的调查,认识到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中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并有了从自身做起,改变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意识。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